——吃的、喝的、用的,武器军械,都得自己带。
而这一战,刘荣却打算把这一份缺口,也给补上。
原因无他——塞外作战的艰苦,即便刘荣没有体验过,也不难想象。
就说眼下,刘荣算出来的这百多万号人,真要出了朝那、去了河套,指不定有多少人要埋骨他乡、死在塞外!
且此战,不同于过往的诸侯王叛乱,又或是与匈奴人之间的大规模战役——战场只有一个高阙!
除了登上高阙墙头的绝对精锐,其他任何民夫、辅兵,乃至于承担其他战略任务的部队,都几乎不可能得到杀敌建功的机会。
当今汉室在战前征召民夫,百姓民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抵抗情绪?
正是因为有机会建功——只要运气好,未必就不能砍下一个迷了路、脱离大部队的敌人的脑袋!
而在这样一场民夫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建功,同时又要承受极度艰苦,且承担非战斗伤、亡的战争当中,刘荣真的很想给他们一些补偿。
左思右想,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口粮。
——不让他们自掏腰包、自备干粮,跑去河套为大军做无私贡献了;
给他们一口吃的。
哪怕给一半,甚至是一部分,也总好过完全不给。
“面食,紧着作战部队;”
“粟,便留给这些苦命人吃吧。”
“若一切顺利,战后论功行赏、抚恤伤残,也不能忘了他们。”
如是想着,刘荣背负双手,却难得出现在了上林苑——已经阔别许久,接连数月没能抽空来看看的博望苑。
看着苑外围,佃农们身形佝偻,面色却也不算愁苦的清理着秸秆;
再看看苑内,几年前还人迹罕至的阔野,如今却是宅院林立,人来人往。
刘荣莫名一笑,感受到了许多不曾有过的平静。
但最终,刘荣并没有在其他地方驻足太久,而是径直朝着苑林深处,与猎场相连的一块军事管制区。
——如何以更小的代价攻下高阙,是刘荣眼下关心的头等大事。
而在当今汉室,几乎所有能减少汉军将士伤亡、简化战争进程的军事用品——无论是试验阶段的还是投入量产的,都只会出现在刘荣此行的目的地。
上林,博望鲁班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