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拿起来看了半天,一边看奏疏,一边看王谦,皇帝没有评价,把奏疏递给了张居正。
皇帝和元辅两个人看完了奏疏,就一直看着王谦,看的王谦心里发毛!
“陛下?”王谦试探性的说道:“陛下要是觉得不行,那就不做了。”
“不是,朕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先生以为呢?”朱翊钧摆了摆手,询问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有些感慨对着王谦说道:“不得不说,王御史在经济一事上,极有天分,你这个规划极好,我记得你之前曾说,好东西都是不流通的,果然如此。”
“承蒙元辅谬赞。”王谦赶忙十分谦虚的回答道。
王谦搞了个聚敛的活儿,就是他打算弄个通济钱庄。
通济钱庄的所有存银,都会投入到燕兴楼交易行取得利润,而这些利润的一半,会进行分红,剩余的一半,主要用于收储黄金、资助穷困弟子、赈灾济贫、匠籍传艺等方面。
资金的来源则是完全不公开的,主要是来自于工党、张党、浙党的商贾们认购,而认购的起步价就是十万银,而且不得集资,要完全独属于自己的资金,才能进入这个门槛。
收储的黄金,都会送到通和宫金库;
穷苦出身的举人落第不中,可能需要留在京师备考,出身寒门,也领不到这份一年不足六银的银子,只有穷苦出身才能领取;
赈灾济贫主要是养济院和惠民药局;
匠籍传艺则是给到官厂,发放给大工匠们传道受业的奖励,以培养工匠弟子人数和成绩核算。
王谦站在了堪舆图前,拿起了长竿,点在了堪舆图的南北两京、松江府、广州府等地方,说道:“陛下,大明的银子看起来非常的矛盾。”
“一方面银子在大城镇里堰塞,有钱都不出去;一方面银子在腹地、乡野少的可怜,连铜钱都很少,乡野大集,还有以物换物之景象。”
“之所以大明的银子会如此的矛盾,完全是因为银子转不起来,一方面势要豪右之家,只能储蓄银两,他们不知道该投资什么,能投资什么;另一方面,腹地缺少白银,缺少产业,哪怕是有驰道,有水路。”
“钱嘛,总是这样,流向不缺钱的地方。”
大明发展非常不均衡,富的地方,富得流油,穷的地方,穷困潦倒,沿海地方因为海贸发展迅速无比,腹地却没有在海贸中获利,甚至是因为人口流失,不进还退。
黔国公府和云南、四川等地方,拼了命的要打东吁,多少也是盯上了出海口,打下来,有了出海口,世世代代都受益的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