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点头道:“上哪儿找这么标致的姑爷去,啥时候带顾宁来?”
“下周吧”
李学武有些歉意地解释道:“今天约了人,有事儿要谈,晚上要带她跟朋友一起看芭蕾舞剧”。
“好不容易赶上个周日”
王淑华很是理解地点点头,道:“等你们领证了带来家里吃个饭”。
“我知道的”
李学武笑着说道:“您可得准备好见面礼啊”。
“还怕你妈小气了啊~”
王淑华自然不会对李学武小气了,她是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干儿子很满意的。
淘孩子长大也有出息的,李学武小时候那么不省心,现在不也有了大出息了。
她在心里也为李顺两口子高兴,那两口子说不定多开心呢。
确实,李学武昨晚还跟父亲在“友好”的氛围下“开心”地聊了“很长”时间。
从干妈家出来,李学武便北新桥福来茶馆去了。
这地儿他熟的不能再熟了,小时候就见着过茶馆门口墩着两个大炉子,上面大铜壶一壶接着一壶地烧开水。
其实就跟包子铺把蒸笼摆在门口是一个意思,都当广告用呢。
为啥用铜壶不而用铁的?
是因为早先茶馆对三六九等的人都服务,贩夫走卒也能来一碗大碗茶。
这茶不是用茶叶泡开的,而是将茶叶碎放在壶里煮好了再给客人倒茶。
这铁壶会跟茶叶起一种化学反应,具体是什么反应李学武不知道,但老话就是这么说,他就这么听。
四九城的茶馆很多,都是早先留下来的。
以前的闲人多,三教九流的,得空儿了都来茶馆里面泡着来。
有带着扳指,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有走南闯北,满嘴客套的生意人,也有蹲在大门口得一口廉价茶水润嗓子的车夫。
就像西方的咖啡店,大多不是为了喝茶才来坐的,是为了社交,也为了办事儿。
茶馆有句戏文: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这是阿庆嫂跟刁德一说的,也是茶馆的意义所在。
早先茶馆也是办公场所,有的官吏愿意一边喝茶一边处理下面的人报上来的事情。
现在没有了,茶馆的意义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公私合营的茶馆成了工人和劳动者休闲娱乐的场所。
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