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位的。
杨元松同她谈话,是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的,尊重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方便以后的工作开展。
一人智短,团结才能发展。
想要谠委不似业务那边出现状况,杨元松在组织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便要注意谷维洁和薛直夫两人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薛直夫没来找他,便是对他有了意见。
杨元松也是无奈,但是发现了保卫处上报上来的关于邓之望的问题,谠委这边是研究过的。
杨元松,杨凤山,谷维洁,薛直夫,这四人一正三副,开了个书记办公会议。
当时谷维洁是明确反对压制问题的,因为这会给班子的威信造成影响,也对下面的同志汇报问题的积极性造成损失。
杨凤山同杨元松交换过意见,从维护轧钢厂班子稳定的大局出发,从顾忌班子主要成员以及在管业务和项目的影响出发,两人的意见是同邓之望谈。
薛直夫是主管纪监的副书记,谠委这边的书记杨元松这么说了,业务那边出的事,业务的厂长,也是第一副书记也说了,他能有啥意见。
所以开会研究到最后,便是谷维洁保留意见,由书记杨元松同薛直夫去同邓之望谈。
这里面是有优势的,劝邓之望主动交代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管理成绩,也是关心同志的表现。
再一个便是影响的最大程度降低,至少能让邓之望在离开前,或者受处分的这段时间不至于对他所管理的项目和部门造成影响。
后世所出现的,先正协,后双规,也是这么个意思。
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邓之望也是有好处的,主动交代问题至少是主动的,很多问题都带有主观性的,比被动查出来要好的多。
态度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能协调一下相关的关系,很有可能是能够软着陆的。
毕竟轧钢厂的主要负责人都表现出了帮他降低影响的意思,那他就应该这么做了。
但是邓之望并没有,这些天他一直都在拖延时间,同杨元松和薛直夫的谈话也都是虚与委蛇,为什么这么做,杨元松和谷维洁不知道,这得问问对面办公楼里的李学武了。
也许今天晚上李学武加个班就能搞清楚了,到时候也许就又是一个哭笑不得的奇葩理由了。
“事情的具体情况不确定,调查的开展还并没有收到反馈,组织这边是不能有所动作的”
杨元松皱着眉头,语气也是颇为无奈,抽了一口烟,看见谷维洁的表情也是点头道:“当然了,出现如此恶劣的情况,我是有责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