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
最重要的是眼光,长远的眼光不仅仅是要看到自己工作的目标和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还应该能够看到相关联工作的具体情况。
厂里的事情拉出来李学武都能说个一二,这便是李学武的能力和眼光。
这些事情李怀德以前多是找付斌、董文学这些中层干部讨论的,但现在却是很少找张国祁他们了。
不是张国祁他们的思想和能力退步了,而是他有了更好,更直接的选择。
一次次的战略调整,李怀德给自己设计的未来始终缺少不了李学武的位置。
他现在遇到棘手的问题已经习惯性的要问问李学武的意见了。
这不是他的眼光不够,也不是他的能力不足,而是人有力穷,眼光也是有限度的。
李学武每一次给他的意见都是中肯的,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可实施性。
不用浪费时间讨论,能听到较为完整的意见,哪里还需要张国祁这些人的废话。
即便是李学武的思想较为保守,为人过于正直,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和要求严格,在与自己的配合上面总是有些犹豫。
但问题要看两面,这也不失为一个优点,也是他为之准备悬崖勒马的缰绳。
说缰绳倒不如说是底线,人不能没有底线,在这场斗争中,李怀德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触碰了底线。
既然有时会失控,那倒不如给自己树立一个行动标准,或者说是底线。
李学武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李怀德的底线,不过这也并不稀奇,毕竟他的为人在这摆着呢。
似是他这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干部,在轧钢厂里也是可以当做标杆的存在的。
车就停在了主办公楼门口,李怀德的秘书同沙器之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见到两人下车,各自的秘书分别上前做了工作汇报。
沙器之这边跟李学武简单讲了向允年的安排,以及案件的进展、证据链的整理,以及今天保卫处的动态。
李学武拍了拍沙器之的胳膊安排道:“让任安带队,往居民区项目工地去,重点维护安全和稳定,同时控制居民区项目办公室”。
“再有,让于主任准备这个案子的移交工作,上午各单位的纪监部门过来后,将案子的线索和证据转交出去,但要留下副本和回执”
李学武见李怀德已经往大厅里面走了,对着沙器之最后交代道:“安排一下,给此案相关的单位发协调函,再以我的名义给这些单位打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催促他们来人接案子”。
“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