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钢城!
李学武就不一样了,他的目标和能看到的未来跟董文学、任晓宇这些天之骄子不同,他更注重实际。
一个大夫的儿子,医学世家的孩子,并没有在仕途上的压力,也不想承受那种压力,工厂就很好嘛!
现在是困难时期,有很多制约因素,但只要坚持发展几年,以后就是经济先行的时代了。
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的春风那都是应刮起来的春风,实际上经济发展已经提上日程了。
现在上面的会议天天开,开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这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嘛,怎么处理这种机遇和危机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不是国内的单一经济状况,而是全球经济在战争结束后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复苏。
和平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现在发展经济是一条必行之路,争的也只不过是应该走哪条路而已。
注重经济特性和注重思想管控,就是东风和西风的关系。
现在的整体发展就一条刚刚上路的小船,看不清前面的河道,也调整不好风向。
因为“肯吃苦、技术好、表现好”而获得提拔。
只要不出现极端情况,还是利于整体发展和需要的。
杨凤山还有可能是在车间里工作过的经历,杨元松都没有,李怀德就更没有了,他都不知道车床的开关机按钮在哪。
这些人是干部,是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中是要接触到生产和工人的,跟谷维洁是不同的。
说着话点了点头他又抿着嘴把目光看向了自己脚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照你说的,和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就厂办来说,还是就厂谠委来说,都会出现一种挑战和危机了”。
李学武微笑着端了茶杯喝了一口茶,一副只会听,不会说的模样。
董文学叠着腿坐在扶手椅上,双手随意地搭在腿上说道:“无论是群众基础,还是干群基础,亦或者是工业基础和理论基础,务实和务虚都要从这一点出发”。
无论是炼钢厂厂办还是谠委的几个副手,身份和背景都很复杂,这在前半年的工作中不甚明显,可共同的敌人没了,就到了打乱战的时机了。
董文学在炼钢厂未来一年的发展势必要经历这个阶段的,也是要出现争端的,就看他怎么做了。
谷维洁拖后腿,李学武是要挖坑的。
这是谷维洁的问题,也是屋里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董文学说的这些话,是个什么意义?
不是喊着要群众基础和干群基础的嘛,怎么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