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在会议上说了联合企业还是由她负责,可没说联合企业的干部都由她负责配置。
一块蛋糕几家分,李怀德一份、她一份、李学武一份、谷维洁一份,就连在钢城的董文学都能分着一份。
为啥?
因为她加入到这个圈子后也能从其他人的手里拿到一份。
由她所管理的财务和人事部门在她同李怀德缓和关系后,所有与这些人管理的部门间沟通工作逐渐变得方便了起来。
互为渗透,交叉合作,这是信任基础。
别人都无所谓了,地位在那摆着呢,她就很不服李学武。
所以李学武想要拿到他在联合企业的那一份,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现在证明的机会来了,京城化工厂。
要说起来李学武跟京城化工厂还是“老乡”呢,是很具体意义上的老乡。
因为他小时候就经常听胡同里的街坊说是在京城化工厂的前身——京城新華化學試劑研究所这个单位上班。
这单位最开始就在他家胡同口不远处的一个院子里。
五零年建厂,五一年搬走的,那时候他还小呢。
创办这个工厂的人是一个留洋博士,在街坊邻居嘴里是个很有名气的人,不过创建完没两年就死了。
要说这个工厂有多牛,得看他孕育了多少牛哔单位。
京城化工二厂、三厂、四厂、研究所,以及后来的京城工业大学都是这个研究所创建出来的。
建厂八年,四千七百多名职工,年产值不到1.4个亿,这是在当年啊。
当时还去德国学习了先进的化学生产和科研技术,喊出的口号也吓人:
“京城化工厂要成为东方伊默克(e.merck)!”
“在东郊办起化工托拉斯!”
好么,不懂伊默克无所谓,毕竟这玩意是丑国给冠名了的,但敢叫化工托拉斯的就一定代表他们有信心,也有这个能力了。
轧钢厂想要在化学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和产品变现,京城化工厂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京城化工厂的规模很大,大大小小的化工厂有十几处。
但是,因为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在选址和人事问题上是有客观困难的。
厂子多,规模小,位置分散,四九城东西两个方向都有他们的单位。
这种情况造就了他们的工人工作地点分散、管理分散、福利和辅助产品供应成本高。
简单的说,华清大学附近有个分工厂,火车站外路一直走到头的城墙根底下也有个分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