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怎么弥补?
这个跟强力部门抓错人道歉是不同的,纪监是需要信服力的,组织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也是有连贯性的。
你在某个点控制了他,就等于断了他的路,也阻碍了他所在位置的工作。
这个影响牵扯的范围就大了,上下好多人呢。
为啥纪监办案都要求证据确凿,不能抓了再审证据,就是这么个道理。
可以在审查过程中确定更多的违规事实,或者说牵扯到另外一个人。
但绝对不能是以怀疑为动机的抓人,那不是纪监,那是契咔。
李学武喝了一口茶,随后又说道:“干纪监工作嘛,也得讲究个望闻问切”。
“望一望,心中有数”
“闻一闻,兼听则明”
“问一问,朝督暮责”
“切一切,直中利弊”
说完放下茶杯,笑道:“当然了,我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接触纪监的业务时间更短,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薛直夫思考了一下,点点头,说道:“确实有道理”。
说完看向李学武微笑着说道:“看来医学世家并不虚啊,至少触类旁通是有的”。
看着李学武露出微笑,他也是感慨地说道:“纪监工作不讲究资历,要讲方式方法,过时的反而要淘汰掉”。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薛直夫最后看向李学武说道:“那就依你的,看看再说”。
这就是要定下关于董文学举报信的处理思路了。
李学武笑着点了点自己的茶杯,看着薛直夫问道:“您还没说到底要不要换我的字画呢~”
“哈哈哈~”
薛直夫笑着摆了摆手,道:“不换,我这人眼拙,更看不懂画是谁画的了”。
“呵呵呵~”
……
李学武早就知道薛直夫叫自己来干嘛的,更知道他是个啥意思。
拿董文学的举报信给他看,一个是试探他的,二一个也是想判断一下他的选择。
试探李学武知不知道这件事,试探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多大的影响力,试探李学武的心性。
判断这件事发生后李学武会如何选择对董文学的关系,对纪监工作的态度。
不用猜,不用想,薛直夫一定有过仔细的思考,更清楚李学武所说的同级别监督的影响范围和力度。
而且薛直夫一定是倾向于李学武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或者说董文学知道了。
如果李学武知道了,董文学知道了,那么这件事再由他来插手就有些复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