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城,同二叔一起与他们领导坐了坐,谈起了这件事。
当时他们的领导好像还没太信任李学武的关系,就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
没想到一入冬后,西琳主动联系,求购木材,连运输的火车都准备好了。
其实这些木料并不愁卖,任是谁有能力,把这些木材运出去都能赚大钱。
但前提不是你得有这份能耐嘛,光是火车皮的调度就是个大问题。
再有,林业也不是谁都能合作的,这些木料就是再多余,不可能随随便便批给个人,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毕竟这是计划外的,超出计划部分在林业已经销账,钱是划入后勤也好,划入其他谁的口袋也罢。
账都没了,要是突然有了调查,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当西琳拿着西城三监所和茶淀农场的采购单据上门时,一批又一批的要货,属实让林业那边看到了继续稳定合作的可能。
这才一月份,冬天还有两三个月呢,林场里的计划外木材有的是,全看西琳能倒腾出去多少。
李学武倒是很看好这条线,简单明了,不涉及到很多单位。
尤其是西城三监所和茶淀农场,无论是家具还是造纸,对木材的需要都是特别大的。
单就家具一项,回收站大姥工具箱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完全供不上。
桌椅板凳、家具家用、象棋包装等木制商品都从这两处单位生产。
监所的人工不钱,这两处又有一监所做榜样,对机械的投资也是敢下手的。
再加上联合贸易的流动性,只要这些木制商品制造出来,重新设计包装和安装需要,便会被打包好装上火车,运输到它们被需要的地方。
只要是凭票购买的东西,一定是计划内,供需紧张的商品。
家具属实是大件且结婚刚需品,老百姓采购或者单位采购都是常年需要。
大姥现在完全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时间,多半是在忙家具设计。
李学武安排从港城往回采购了不少国外的家具设计样式书籍和材料,供给大姥参考。
现在回收站还掌握着家具生产的资源,总是要有拿这部分分红的底气的。
玻璃茶几风靡京城的后果就是,玻璃厂已经研究出了酸碱腐蚀样的技巧,大批量生产抢占家具市场。
没有任何生意是能吃一辈子的,这一天早有预料。
大姥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就是沈国栋有点小心眼,念叨了几回。
李学武给他出主意,搞组合家具,捆定市场,也提高竞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