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当然是他和其他班子成员商量好,交给组织处和人事处考察。
但现在他不是大权独揽,有了一支笔的决定权了嘛,所以要温和的、不引起乱子的人事调整。
李学武现在也含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坐上保卫组组长的位置。
随着厂里的机遇和发展不断涌现,他很有可能在去炼钢厂之前要到其他部门过渡一下。
副处到正处是一道坎,这道坎要在原单位迈那必然是很有难度的。
尤其是之于李学武这样年轻阅历少的青年干部,更应该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
所以,保卫组现在基本上进入到了后李学武时代。
即便他还没有成为正式的保卫组组长,但他的时代其实早就开始了。
而后李学武时代的保卫组,扮演重要职能角色的是于德才。
从综合办主任一路走到副组长的位置,级别也到了副处级。
可他接班李学武的可能性很低,这里说的是职权,而不是职务。
要说职务,两个人其实都是副组长,但李学武在职权上负责主要工作,统筹保卫组全局工作。
李学武一旦调任其他部门过渡处长职务,于德才很有可能成为保卫组常务副组长,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副组长,但要说更进一步不太可能。
所以老李的布局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直接敲在了董文学这条线的七寸上,他赌李学武不会贪恋一时控制权而放弃晋升的快车道。
就算是李学武要留任晋升保卫组组长,董文学也不会同意的。
到时候保卫组一把手的位置就由李怀德来决定了,更给董文学这条线留了个于德才,他就是最后的面子。
董文学回厂,李学武下炼钢厂,这是三人早有的默契。
董文学回厂会成为李怀德一个重要的支援,但绝对不会再掌控这么大的权利了,他也需要缓冲。
跑一段仕途马拉松总要歇一歇再上路,董文学和李学武都要把力气撒一撒,就把谷维洁和景玉农影响了。
到时候这一条隐隐联合起来的关系网就会出现漏洞和松弛,也就是老李完全介入人事调整的最佳时期。
有人说企业管理就是熬一锅粥,慢了不行,快了不行,火大了不行,火小了还不行,得有耐心,还得掌握好火候,否则你永远吃不好。
——
三楼,小会议室。
红星厂所有重要决定都是从这一间不起眼的会议室中讨论形成的。
会议室内部的装饰很简单,就连会议桌都是办公桌拼凑的,上面盖着一块绒布桌布,摆着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