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早有准备,笑呵呵地起身,踱了几步,呤出一诗来,乃是纪念神宗先王的,诗中之意,多为褒奖先王行新法之志,呤完之后,长公主起身来到青梅树下,摘了十余枚青果,投入凉亭之中的玉制的小炉之中,煮了起来。兄妹二人对着向太后叩道:“孩儿恭祝母后生辰!”两人配合地相得益彰。向太后闻言却是又喜又悲,叹道:“先王大行,一晃十数年了,哀家临危受命,终是不负赵家所托。那一般老臣,竟也是老的老,去的去,现如今这满座之人,竟是大半不认得了。”
赵佶劝道:“母后,今日是你生辰,何故伤悲。”
向太后回过神来,说道:“是母后糊涂了。现如今总算是国泰民安。老有蔡相深得人望,小有这位江学士少有大才。在座之诸位,都是我大宋精英,你等要竭力辅佐官家,共创我大平盛事。”
向太后金口一开,众人自是轰然应诺,那些远远的坐在远处的会员们,能有幸成为皇太后口中的精英,心中尤其激奋。
赵佶呤了诗之后,场中诸人皆跃跃欲试。虽说皇上是说与民同乐,然而虽然在此种场合之下,尊卑之分仍然分明。接下去,该是那般大臣们的表演时间。
蔡京当仁不让,大袖一摆,站了起来,拈着胡须,呤出一诗来:
“披肝沥胆沐圣恩,肱股竭力馈先王。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急行机略谓知机。试观今日中州地,易地何尝不有之?”
呤罢,走至树前,摘下一枚成熟的青梅,投入几上小火炉,说道:“先师王安石,为相十数年,为国行新法,仓满库足,兵精而国富,奈何为小人所害,郁郁而终。蔡某不才,愿承先师之志,以报皇恩。便如这炉中之青梅,绝无二心!”
这一番绘声绘色地演讲过后,他那般党羽早就叫起好来,围观之人也大多叫好,看来蔡京深得人望,倒真是不假。江耘心中暗道:“王安石的新法,仓满库足,兵精而国富,但却少一句,民贫而怨。”
曾布被蔡京拨了头筹,心中不满,也做了一诗,却是纪念司马相公的,虽然做得也不错,气势上终归差了一些,掌声了了。
这新旧之争,江耘看在眼里,赵佶看在眼里,另有一位旁人也看在眼里。此时,那位旁人走了出来,仰头笑道:
“中原之地,果然文风鼎盛,皇帝大臣皆是出口成章,全不似我契丹汉子,只会马上讨生活。”
这一番大笑,都将场中众人的眼光吸引到他身上。江耘一看,正是坐在大臣上位的那位汉子,听他说的话,原来是辽人,怪不得相貌迥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