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元军攻破战墙,部队就撤回垒城,由对岸战墙的弓箭手射杀。郭兴、郭英其余的弓弩手和步兵待在垒城后面作为伤亡减员的替补。
六合主城的防守,朱元璋安排友军2000人防守北门。部署耿再成2000人、费聚2000人分别防守西门及瓦梁垒西城。华云龙、张赫2000兵马防守有壕沟浮桥的南门。南门和西门是退路,必须确保。
吴良、吴祯各领1000兵马,隐蔽在城西南约10里处驿道边的山涧两旁,作为六合失守、撤退时的接应。
吴良,生一张佛手瓜脸,下巴略尖。长一对伏狮眉——弯曲肥大,粗中带浊,浊中带清,形如伏狮。眉下嵌一双雁眼。印堂宽度适中,下挺一只君子鼻——梁高不露骨,山根宽而有势;年寿挺拔,准头圆而有收;兰台、廷尉适宜。
其唇上蓄长须,下颌一溜较硬的络腮胡,直达耳根。
古代面相学认为:伏狮眉主使性情温和,文武双全。若配雁眼,必遇有力
贵人,终身少凶险之事,富贵双全,妻贤子贵,三代有德。君子鼻者为人正直,见强不怕,见弱不欺,少年得志,中年大发,富贵双全。
朱元璋刚刚部署完毕,探马赤军已经到达六合城东。其元帅看见瓦梁垒是个不足50米的小城,垒墙也不长,以为好攻,就没有安排一些部队从离城较远的上游浅水地段渡河到北面包围,全部在城东平原安营扎寨,准备次日直接攻下瓦梁东城,再围攻主城。
第二天上午,元军发起进攻,先按照他们攻城的惯例,向垒墙区发射乱箭。不少箭落进滁河。赵德胜第一次遇上这种进攻方式,缺乏经验,加上身材高大,结果被一支乱箭击中,伤势较重。朱元璋得知后,马上调华云龙接替他指挥垒墙部队。
发过乱箭,元军两大方阵步兵分左右冲向垒墙。
红军的弓弩手射杀了前面好几排元兵,后面的元军像潮水一般继续推进,最终靠近了战墙。红军长矛兵、手刀兵借助垒墙与元军拼杀。一排排元兵倒在战墙前,形成了斜坡,后面的元兵就踩着尸体往上冲。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持续到黄昏,垒墙几乎被攻破。由于天黑了,元军鸣锣收兵,丢下2000多具尸体。当晚,红军打扫战场。朱元璋视察后,下令连夜用黄泥为浆把坍塌的砖墙垒好,以便继续依托垒墙战斗,减少伤亡。
接连鏖战三天,白日垒墙垮了,夜晚又被修复。元军伤亡5000多人,守垒红军伤亡了1000余人。但是元军还有4万4千多,没有撤退的迹象。
朱元璋觉得这样死守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