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接西城墙北端,东连东城墙的北头。
城墙离护城河6丈(19米)左右。
宣州宋城开有八个城门,均有城楼。元代继续使用,只是进行了加固维修。
东门叫安定门,位于今日宣城区中山中路东头、济川桥西。
东南门叫齐云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龙首路略过龙首塔一带。
南门叫定寇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市委老干部局一带。
西南门叫平寇门,约位于鳌峰西路与陵西路交汇处东侧一带。
西门叫太平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中山西路与敬亭路交汇处的东侧。
西北门叫集英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穆斯林宾馆西北侧的状元北路处。
北门叫宁化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锦城北路与西头湾南路交汇处南侧。
东北门叫胜敌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朱衣巷北端与澄江北路交汇处。
北门、西门和南门的护城河上各建有一座木桥,供官民出行。由东门出城,则需摆渡过河。从此,宣州城规模未变,再未重新扩建。
宣州守臣得知吴军前来攻打,便先把北门和西门的木桥用6尺(1.9米)高的原木栅栏封闭了。当吴军到达城北时,他们把南门的木桥也封闭了。每天都有弓箭手在城门上值守。有人上桥,他们就放箭射杀。
常遇春、徐达选择西门和南门作为进攻点。他们本来准备架设浮桥过河的,看见木桥未毁,省了一份心。做好攻城准备后,他们先派工事兵在夜晚把木桥的栅栏拆除,黎明前把云梯车推过桥,攻城的“蚁兵”小队和负责掩护的弓箭手同时进入阵地。天一亮,常遇春和徐达所部同时发起进攻。
城池防御,每个垛口布置两名弓箭手轮流放箭,平均十秒至少一箭。连续放箭,一分钟至少6箭。
两部云梯间隔约10米,中间有6个垛口。云梯两边各有2个垛口出箭,对登梯的蚁兵构成钳形攻势。排头蚁兵每十秒至少要承受4箭的攻击,每分钟要承受24箭的攻击。虽然可以手持盾牌,但是顾得了左侧,顾不了右侧;顾了右侧,又顾不了左侧。若攻城方只压住3个垛口的弓箭兵,蚁兵依然凶多吉少。
当初,元军围攻濠州时,一些红军也是这样对付蚁兵的。
南城墙长约975米,约有650个垛口,周军在每个垛口安排了4个弓箭兵,分两组,轮换防守。还布置了4个长矛兵、两个大刀兵。整个南城墙头共有6500士兵。平均每平方米有两个人。他们有的坐在城台后缘女儿墙上,有的坐在台面靠着女儿墙,把整条后墙都占满了。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