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并没给孔子什么官职,更没让他参与政事。
后来有人进谗言,于是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监视他的行动。
卫国显然呆不下去了,于是孔子带着弟子们打算去陈国。
在路上,由于误会被人围困。
逃脱后,孔子就返回卫国,卫灵公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
这主要是卫灵公对孔子的态度不稳定,加之孔子也没有其它去处。
孔子到了曹国,君主曹伯阳没接见他。
到了宋国,宋国司马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他。
到了陈国,不料陈国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使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差点饿死。
路过郑国时,孔子在都城与弟子失散,就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颓丧的样子被路人嘲笑为丧家之犬。
可见,只有卫国君主看得起孔子。
但是敬而不用,在其它国家都受到冷遇。
孔子去的都是些小国,之所以不去几个大国。
只因为孔子有自知之明,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时局下难以践行。
当时周天子王室衰弱,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各国都在为扩充实力而努力。
而孔子的重视礼教的那套政治主张和思想理念,与当时动荡纷争的时代难以接轨,当然没有人接受。
相反,帝王之术和法家思想倒是很有市场。
在讲求拳头的时代以及环境里,去讲礼教、仁义礼智信,显然是鸡同鸭讲。
这不能不说是孔子的悲哀,也是时代的遗憾。
但是,在孔子死后的时代,他儒家思想的价值逐渐被发现,进而被历朝历代帝王沿用。
“孔子返回鲁国后,专心编修《诗》《书》《礼》《乐》,并钻研《易经》,编订《春秋》。”
“鲁哀公十四年,有人在大野狩猎,打到一只奇怪的野兽。”
“孔子前去查看,认为是一只麒麟。”
“孔子十分哀伤,他认为这样的瑞兽被杀十分不祥,并说自己的学说已经山穷水尽了,就此停止了《春秋》的写作。”
“同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
“孔子十分痛心,哀伤地说道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
“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大弟子子路因卫国动乱而死。”
“孔子非常悲哀,发出了老天爷要断绝我的哀嚎。”
“在子弟相继去世的打击下,孔子身体每况愈下。”
“子贡前来看望孔子,孔子悲哀地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