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比如,张学良曾经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自己的领导蒋介石,逼蒋抗日。”
“这事按照朱熹的思想来说是违法的,违背天理的。”
“但是按照王阳明的思想则是可以的,因为在当时全民抗战才是良知,内战不得人心,因此张学良问心无愧。”
徐光启:阳明心学虽好,但帝王更加推崇程朱理学。
帝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学属于统治者哲学。
理学认为人是先对事物有了认知,才会有行动。
这个认知出自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所说,很多事情人天生就知道。
还有很多事情是有圣人告诉我们的,比如孔夫子说这件事得这么干,不这样不行。
只有按照孔夫子,按照圣人先贤的教导去做事,才是正确的。
总得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比如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这就是针对女子的行为准则。
再比如三纲五常等,都是约束老百姓行为的准则。
帝王当然喜欢这样的思想,老百姓和当官的都要忠君,这就能更好的维护帝王的统治地位。
但是王阳明就说了,凭什么圣人先贤说的道理就一定对呢?
王阳明觉得,没有真正的圣人,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切都要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菜谱是不是正确的,你得先做出来。
要勇敢的对权威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实践去验证,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所以说王阳明的心学是鼓励摸着石头过河的,没有理论指导也没关系。
只要大方向没毛病,就尽管去做,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遇到一个问题,就总结一个经验,然后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理论。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最后达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还认为,人人皆有良知。
所谓良知,包括了良和知两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良心,或者说恻隐之心,和与生俱来的智慧。
进一步说,良知就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清净光明的本心。
良知来自本心,无需外求,不假外物。
唯有致良知,才能识本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尽管王阳明的思想将儒家思想推向顶峰,但明朝统治者从来没有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官方思想。”
“王阳明去世数十年之后的万历年间,王阳明心学在民间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