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了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题目是《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
圆明园里面珍藏的皇家珍宝,连他都舍不得多看两眼。
“当英法联军蛮横地闯入圆明园的时候,文丰身边只有二十几位手拿传统冷兵器的太监。”
“其个人的前途看似灿烂无比,殊不知此时此刻,整个大清的前途依然黯淡无光。”
但他更生气的是,爱新觉罗家的不肖子孙没有守护好祖宗的江山,让外国强盗如此糟蹋。
“1860年八月一日,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英国陆上部队指挥官登陆天津北塘之后,不到三个月,他就完成了攻占北京的目的。”
“一位法国军官以两千英镑的高价卖给该文作者一串用珍珠和玉石做成的项链,一百四十颗珍珠颗颗大如樱桃,这位军官甚至还有几件明显属于清国皇帝本人所有的珍贵宝石。”
“齐英以《南京条约》签订人的身份在战后获得空前的权力,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历史上对他是否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抢掠并没有特别记载,但在一张流传的照片中,他的身旁分明是一件精致昂贵的中国瓷器,而其目光中则流露出一种得意与贪婪。”
“除了广州人坚决反对洋人进入城内,发起声势浩大的运动,几个士大夫痛心疾首地编著了几本了解外国的著作外,没有迹象表明这一事件对这个体制产生多大的震动。”
“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劫到的赃物,返回欧洲。”
“正如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北京战利品正是来自于皇家园林——圆明园。”
“尽管这些太监毫无畏惧、奋勇抵抗,但是一個个血肉之躯所面对的则是闪烁着火星的子弹。”
听到那些强盗洗劫圆明园,把里面的皇家珍宝洗劫一空,他就莫名的感到心痛。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是一记棒喝。”
“在这场完全不对等的对抗中,文丰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最后选择从容赴难。”
“十月十八日,三千五百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纵火将之焚烧,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这些战利品大部分流向了欧洲和美国,仅香港就为购买这些罕见的奢饰品费了至少一百万英镑。”
各朝古人不禁猜想,要是清政府没有浪费这20年时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就开始变法图强,说不定结局会大不一样。
“悬挂着匾额的楼堂殿阁约六百多组,占地三百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