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重满抑汉的政治格局中,他们的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谨慎,洋务运动的每一项举措都要不断向清廷上奏。”
“此时,清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但支持洋务运动的行列里也有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
“1864年的一天,一艘战舰抵达天津附近。”
“准备进京上任的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突然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
“由于普鲁士与丹麦正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自己上任途中的战利品。”
“当时美国传教士在总理衙门下属机构同文馆翻译的万国公法完成后不久,清朝官员根据万国公法中国际法的相关条例,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理由是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的行为是非法的。”
“最终,李福斯不得不释放丹麦商船,并支付了一千五百美元的赔偿金。”
“这位颇具胆识远见的清朝官员,正是时任总理大臣的恭亲王奕。”
“总理衙门也当即印发了三百部万国公法给各省当局,让朝廷的官员们开始学习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权益。”
“道光皇帝龙生九子,第四子是咸丰皇帝,而第六子便是爱新觉罗奕。”
“恭亲王奕,身份高贵,为人机敏,勇武有力,作风果断。”
“1861年,恭亲王留在北京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也在痛定思痛之后,会同大学士桂良、文祥上了一个奏章《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
“这个奏折是心理上遭到严重挫折的清政府统治阶层,对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全面反思和总结的文件。”
“它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终于承认俄、英、法、美等国实力上强于清朝,无论剿还是抚,都将面临国家利益的丧失。”
“而在灰心丧气中,咸丰皇帝也不得不准奏。”
“这六条建议有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来处理外交事务;在天津设立一个办理通商大臣,以管理三个北方口岸;令广东、上海各派两名通晓外语的翻译来京当差;在八旗子弟中挑选天资聪颖、年龄在十三四岁以下者,学习外国语言;各海口内外商情与各国新闻纸按月呈报总理衙门。”
“尽管这个奏折并没有显示清朝统治者愿意主动地了解外界事物的改变,但至少表明他们愿意面对现实了。”
恭亲王: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地方官,没有中央朝廷的支持,很难推行洋务运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朝廷里面最有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