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慈禧对东南九省的态度就是一个字,稳。”
“先稳住局势再说,追究责任什么的不现实,也没必要。”
晚清时期的老百姓对于李鸿章没能造反成为总统感到惋惜,一个个不禁暗骂李鸿章太过胆小。
对于清政府,对于慈禧太后,他们老百姓可谓是深恶痛绝,恨不得有人能够早点推翻清政府。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他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清苦,都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
现在慈禧又打了败仗,需要给八国列强巨额赔款,这是要把他们老百姓往死里逼。
所以他们希望有人可以终结这一切,这样他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点。
而最有希望推翻清政府的就是李鸿章,可偏偏李鸿章没有这个胆量造反。
在慈禧战败后,慈禧的威望跌到谷底,再加上慈禧已经无兵可用。
这个关键时刻,要是李鸿章联合东南的督抚,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推翻慈禧。
“不过慈禧没有第一时间追究责任,不代表她不想追究。”
“毕竟东南互保是三藩之乱后,大臣首次公开联合对抗朝廷。”
“如果不加以制衡,地方长期保持尾大不掉的半独立局面,大清迟早要完。”
“于是到了1902年1月,慈禧返回北京后,便开始着手瓦解东南互保。”
“当时李鸿章、刘坤一先后病死,一向支持洋务派的荣禄也病死。”
“随着大佬们的陆续离世,慈禧随即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八旗贵胄,扶持这些人登上政治舞台,填补空缺。”
“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满洲镶白旗出身的铁良。”
“1903年,许应奎、德寿病死,王之春被调到广西担任巡抚。”
“见南方督抚大多易主,慈禧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慈禧派铁良两次南下,打着清查各省财政和整顿兵工厂的名义。”
“一面解散或收编南方的地方武装,一面对湘淮两系的小金库进行大肆搜刮。”
“比如作为淮军小金库的江南制造总局,就被铁良搜出了八十万两存银。”
“收拾了南方军头后,铁良又被慈禧当做棋子,处处与北方军头代表袁世凯暗中较劲。”
“1906年,袁世凯编练的北洋第三、第五、第六镇被铁良收入囊中,仅保留第二、第四两镇的指挥权。”
“铁良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让袁世凯气愤不已。”
“于是他便联合庆亲王参了铁良一本,说若不去铁,新政必有阻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