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的,明明形势一片大好,可却一步错步步错,从而导致满盘皆输。
拉拢了曹琨和张作霖两个实力派,本可以使段祺瑞的实力大增。
只是段祺瑞愚蠢至极,开出了两张空头支票,平白无故的同时得罪两人。
他要是所料不错的话,曹锟带领的直系和段祺瑞的皖系大战的时候,张作霖的奉系肯定和曹锟联手了。
也只有两者联手,才有可能打败实力强大的段祺瑞。
如果最后的战局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说段祺瑞当初的行为有多作死了。
要是没有段祺瑞的那一处,说不定结果将大不相同。
“见北洋系由冷战变为热战,徐世昌只好出面调解。”
“但调解了很久,一点用都没有。”
“加之这时候张作霖借祝寿的名义在奉天召开八省联盟会议,组成反皖联盟,公开支持曹琨。”
“有了奉系支持,1920年7月14日,直系与皖系便大打出手,史称直皖战争。”
“这一战双方出动兵力超过20万,地点在河北涿州及高碑店一带。”
“直系三路出击,西路吴佩孚、中路王承斌、东路曹英,总兵力5万人。”
“皖系的对阵也十分工整,西路段芝贵、中路陈文运、东路徐树铮,总兵力6万人。”
“头两天的战事只是试探性的攻防,双方各有胜负,到了第三天就开始真刀真枪的打了。”
“西路的吴佩孚诱敌深入,段芝贵脑子一热,就钻入了吴佩孚的圈套,在松林店遭遇吴佩孚的埋伏,全军覆没。”
“中路的陈文运被王承斌的炮火打成重伤,在卫兵的护送下脱离了战场。”
“而失去了主帅的皖系中路军,很快就被直系全歼。”
“到了7月18日,张作霖也率军来到了涿州一带,在直系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加入直系一起胖揍了皖系。”
“这个时候的皖系部队只剩下了徐树铮一路,接下来的战斗自然也就是一边倒了。”
“徐树铮部很快就被直系和奉系的绝对优势兵力打的是溃不成军,直皖战争就此结束,皖系惨败。”
“而随着军事上的失败,段祺瑞也不得不选择下野。”
“之后直系和奉系就控制了北洋政府,至此皖系时代结束,北洋进入到了直系时代。”
各朝古人心里很清楚,直皖战争最大的赢家并不是曹锟,而是张作霖。
从头到尾张作霖都没出什么力,一直到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动手,尽可能保存了最大的实力。
甚至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