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
但为防变成第二个自作聪明的杨修,于是贾诩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
这个意思很清楚,写文章你比你兄弟曹植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道上多下功夫。
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只说是在想袁绍和刘表。
袁绍和刘表因为没有立长,导致拥护长子派和拥护幼子派内斗,最后被曹操一锅端。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曹操要是选择曹植这个幼子,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也正是贾诩的这次成功站队,最后才得以善终。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而又谋划深远,害怕被猜忌。”
“便闭门自守,不私自与人交往,子女嫁娶也不与高门大族结亲。”
“当时天下研究智谋计策的人,都十分推崇贾诩。”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公元223年,曹丕问贾诩说想征服天下,先打东吴还是先打蜀汉。”
“而贾诩则建议应该好好治理国家,慢慢的安抚他们,当他们发生变化再去平定就比较容易了。”
“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各自却有江水和山脉作为阻隔。”
“蜀国刘备具有才略,诸葛亮又善于治国。”
“吴国孙权能识政治虚实,大将陆逊又看得清军事形势。”
“只要他们据守各自国家的险要地势,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谋求。”
“用兵的规律,是要先造成能取胜的局势再开战,预估敌人的形式再去调兵遣将,才不会失算。”
“他认为魏国的兵将之中,目前没有人是刘备和孙权的对手。”
“即使曹丕御驾亲征,也未必有胜利的把握。”
“倒不如先修文德而后用武力,致力于魏国本身的建设,用文教道德去安抚国民,坐等其他两国的发生变故再做图谋。”
“曹丕不听,在后来发动的江陵战役中伤亡大批将士,终无功而返。”
“同年6月,贾诩去世,享年77岁。”
“回顾贾诩的一生,先后屈居于董卓、李傕、段威、张绣、曹操等人,并多有建树,一生几乎算无遗策。”
“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
“可见其善于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