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惯赵普的翰林学士,趁着赵匡胤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
“不久之后,有人告发赵普庇护徇私枉法的官员。”
“赵匡胤大怒,下令御史审查讯问,他们都受到处罚。”
“赵匡胤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
“不久,赵匡胤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
赵匡胤:赵普虽然于国有功,但他胆大妄为,朕也不得不罢免。
从刚开始接触,他就知道赵普为人极为贪财。
因为爱惜赵普的才能,他才一直假装不知道。
有一次,大理寺的官员向他弹劾赵普强占民宅。
考虑到赵普有大功,他当众斥责官员维护赵普。
做饭用的鼎,尚且有耳朵,官员怎么没长耳朵呢?
难道不知道赵普是他倚重的国家重臣吗?怎么能弹劾赵普呢?
可惜,他对赵普的宠信,让朝廷上下对赵普趋之如骛,使得赵普也开始得意忘形。
有一次,赵普生病了,他亲自到赵普家里探望。
当看到赵普家的庭院里摆着十个酒坛子,他好奇询问酒坛子是做什么用的。
听到赵普说是吴越王派人送来的海鲜,他好奇的命人打开。
可结果让他大为不满,酒坛子里面装的都是黄金。
尽管他最后安慰了惊慌失措的赵普,但他对赵普的态度已经悄然转变。
吴越王之所以贿赂赵普,无非就是认为国家大事都是赵普这个宰相来决断罢了。
他自然是不满的,宰相赵普不过只是辅佐者,真正做决断的只有他这个皇帝。
自这件事后,他就已经有了罢免赵普的想法。
哪知赵普丝毫不知道收敛,很快大臣就向他举报赵普的胆大妄为。
原来赵普在议事大厅内放置了一个大铁缸,只要是赵普不想让他看到的奏折,赵普都会不经他审阅,直接扔到大铁缸内烧掉。
他得知后勃然大怒,没有想到赵普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蒙蔽圣听,私烧奏折。
于是乎,他就罢免了赵普,赶出了开封城。
“赵普常被人诋毁,在朝廷任官几年,郁郁不得志。”
“遇到柴禹锡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骄奢恣肆,将会发生阴谋。”
“宋太宗赵光义召问,赵普表示希望在机要部门来观察事变。”
“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自陈赵匡胤临终顾托之事,言辞非常恳切。”
“宋太宗感动醒悟,召赵普加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