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三五杯酒,听闻时迁得了回信就要赶回梁山州,徐宁当即告辞,连夜回家处理家宅产业。
时迁又等候一日,第四日,才得童贯召见。
却说这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见到梁山州挂名赵泽的赵祯书信,展开看过之后,见是青州贼首军力情报,使人召见了时迁。
见时迁骨软躯健,眉浓鲜,形容怪异。心下对其轻视了几分。
童贯问道:“信中内容可属实?”
“禀枢相,千真万确。宋江这厮弄大,赵大人一早便在其军中安插了探子,以此探听的明白,让小人送到枢相府上。”时迁道。
“也见他忠心,若果是如此,待功成之日,我这里记他探报之功。”
说着,状似无异的问道:“梁山州可还安稳?”
“大官人正在整合各处兵马,甄别探报,虽有忙乱,一切无碍。”
“我今日听到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泊。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再有‘赵为号,宋为笑。潜伏在水,显迹在山。’你从山东来,可曾听过?试着解一解此中何意?”
“禀枢相,小人并不曾听闻。小人是高唐州人氏,来山东也不过是这两年间。枢相所言童谣,小人试着解一解,至于对与不对,小人也不知。”
“这头一句‘耗国因家木’,想来说的是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木’,细思想必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泊’,兴起刀兵之人,必然住在水边。至于‘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小人猜测或是六六之年,或是六六之数。今青州正在山东地方,想必是如此了。”
“至于‘赵为号,宋为笑。潜伏在水,显迹在山。’这一句,以小人想来,前两句应是赵官家号令,大宋得胜。后两句恐怕也是说的宋江,他祖居郓城水乡,只是个刀笔吏,如今在青州靠着清真山、桃山、白虎山、青云山、狼嗥山等各处山寨起势。如此看来,正点出了宋江叛乱,朝廷发兵剿灭。”
童贯听了,笑道:“原来如此。听你言语,也是个饱读诗书的。”
时迁道:“小人哪里读过多少诗书,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赵大人见小人伶俐,常常带挈,这才能得见枢相。”
童贯道:“嗯,赵节度使的探报我已收到,明日就送去呼延灼那里,沂州、淄州那里也有信使前去防备。”
“若是朝廷下旨赵祯带兵助剿,赵泽可愿意前去?”
时迁道:“枢相,若是朝廷下旨,赵大人必然肯去的。”
“你为何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