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慈禧》
引子 印象慈禧(1)
妇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在人们印象中历来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腐化保守的一代妖后、恶女人形象。
近年来,这种形象在影视剧中开始软化和模糊。最初是被施以漫画式的喜剧、闹剧色彩,后来渐渐进展到探索“妖后”的人性与女性。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父惠征,曾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时年十八岁,封兰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生同治,晋懿妃。七年封懿贵妃。十一年,同治即位,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慈禧,时年二十七岁。曾于同治、光绪两朝三次垂帘听政,扶立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两个小皇帝,是为晚清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2日病故,卒年七十四岁。翌年葬入清东陵定陵。
妇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在人们印象中历来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腐化保守的一代妖后、恶女人形象。
近年来,这种形象在影视剧中开始软化和模糊。最初是被施以漫画式的喜剧、闹剧色彩,后来渐渐进展到探索“妖后”的人性与女性。
《少女慈禧》是较早的一部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重新审视慈禧的电视剧。其主题曲一唱三叹,反复描摹一个女人君临天下的得意与失落、欣喜与悲哀,荡气回肠。如下:
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倾国事迹数褒姒,临政唐朝武氏,问两者相比较何所似?男儿尽忠难变志。曾记否几许往事,凤踞高处玉龙失意,坐在帘后细把凤声转,屠龙正是她下旨。可笑是八尺昂藏,朝圣论尽国事。或者当初也曾经想过,孱孱弱质难展翅。
从女权主义立场审视慈禧,外国早有先例。I?T?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称:“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统治了大清帝国”,“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还把中国政治家们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诸实践了。和满族的其他妇女相比,她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和其他民族的妇女相比,她同样毫不逊色。就性格的坚强和能力而言,她和任何人相比都不差。我们不由自主地钦佩这个女人,她小时候在家里帮母亲干杂活,后来被选入宫做了贵人。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