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了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科举制度,推行西方“新学”,这些均有史可查。但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见识有限,导致她的许多决策失误,且新政、立宪都以不损害个人利益及统治为目的,带着浓厚的个人权欲,“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是慈禧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慈禧执政前期擅弄权术、精于内斗,后期不知外情、外交能力差,以致造成丧权辱国的下场。《走向共和》审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说,过去一讲到慈禧就是祸国殃民、卖国贼、妖后,这种认识就像毛泽东批评的——好的就是绝对的好,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实际上慈禧也搞过改革。慈禧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后搞了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过去说这是欺骗,说迫于形势是对的,说欺骗实际上说不过去。
争论一直存在。
引子 印象慈禧(2)
网上流传过一篇半真半假半戏谑的文章,内容如下:
慈禧太后的伟大与光荣
一、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事,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同光中兴实际上就是慈禧中兴,在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数千年来之异彩。
二、智擒肃顺,内除权臣,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擒肃顺意义重大,当中体现的大智大勇、艰难曲折,实在超过康熙,更说明太后的过人之处。
三、兴办洋务,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这个重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四、英明决策,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千秋功业,莫此为甚矣。伟哉太后!壮哉太后!以当时的情势能做出这个决策,并能够贯彻始终,太英明了、太伟大了。当时朝廷的两条路线斗争十分激烈,全靠太后定策庙堂,顶住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干扰和反对,挽救了中国,挽救了大清。
五、1906年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
六、勇于并敢于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反抗外国侵略,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七、平捻乱、白莲教乱。
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为体现同光中兴的伟大成就,建设了颐和园这一文化瑰宝,留存后世。后来有人攻讦说是挪用海军经费,这是推托战败责任的说法。历史证明,这个“挪用”是完全正确的,唯一的错误就是“挪用”得还不够。因为历史证明,即使再投入十倍的军费,依然改变不了被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