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这样的出身和才华,怎么能长久埋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呢!他想起了汉高祖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之后曾说过的话:“安能郁郁久居此乎!”——萧何举荐韩信时问刘邦,若只想呆在汉中,不必重用韩信;若要和项羽争天下,没有人能取代韩信。刘邦曾这么回答。
而今之皇上……成了帝之心腹的王氏兄弟,整日侍立于帝之左右如影随形,他人若想亲近皇上近于空手攀天。而王弘又是何人!晋时,武帝刘裕初建宋国,谢灵运曾担任世子左卫率,因军人桂兴**他的爱妾,谢灵运大怒,在江岸僻静处诱杀了桂兴,然后弃尸于江中。王弘弹奏谢灵运“杀兴江边,弃尸洪流。事京都,声播遐迩。宜加重劾,肃正朝风”;其后又弹奏他“过蒙恩奖,频得荣授,闻礼知禁,为日已久,而不能防闲闺房,致兹丑闻,不顾宪轨,忿杀自由。此而勿治,典刑将废。请以此事免灵运所居官,削其爵土,收付廷尉治罪”。谢灵运因此被免官。
事虽过去数年,但他一直耿耿于怀。王弘兄弟今借近水楼台之势,大权在握;殷景仁、王华等人,名望与地位一直不如自己,如今却后来居上,这怎能不让人心中恨恨!而蜷缩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秘阁之中,这又岂是先辈的“东山之志”!
在安静的秘阁里,谢灵运时常低着头来回踱着。那回荡着的脚步声,传递着他心中的躁动不安。久之,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他平静下来。走到案边,他坐下来静思良久,然后推开那一大堆用以参考的晋史,重又摊开一纸,提笔写下了一诗,以追述祖父谢玄在晋氏危难关头曾建立的功德: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巳。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蹙圮。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在拜谒京陵前夕,刘义隆好像觉察到了谢灵运的郁闷,又好像是为使身边有一个诗人能助其雅兴——作为皇上的刘义隆也是颇爱诗文的,就特意任命谢灵运为侍中伴己前行。
但在京口这一个月中,就像在宫中时一样,商议治国之大事的,仍然是王华、王昙、殷景仁等人,而在宴筵和观赏时,离帝最近的,则是谢灵运和颜延之。他们也是朝臣,但在皇上眼中,他们似乎先是诗人。
在陪侍皇上的这一个月里,有两点给谢灵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点都是在陪侍皇上登上那三面临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