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第16部分_一代帝王刘义隆_挥笔书屋

挥笔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挥笔书屋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

>

平6县令成粲的进言,是要皇弟彭城王刘义康回京入辅,劝司徒王弘功成身退。王弘惩徐、傅覆亡之鉴,借亢旱之灾上表求退,皇上虽部分恩准,但很有限:彭城王仍在荆州,王弘仍是宰辅。

几年前,左光禄大夫范泰在徐、傅当政时,因准备上书皇上建议恢复庐陵王爵位而遭到儿子的反对,其事未成。如今,范泰年事已高,但耿介之气未改。在家人的陪伴下,他不顾高龄,驱车来到王氏府邸。见范光禄来访,王弘快步恭迎,亲扶范光禄轻缓下车。

才落座,一向直言的范泰也不绕什么弯子,始一言,就直奔主题:

“天下事众,而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应当深思降抑。彭城王,帝之次弟,应征还入京,共参朝政。”

范泰的来访,并无什么新意,但言简意赅。也许,重要的是,不在于范泰带来了什么,而在于范泰的亲自到来。这再一次使王弘不能安坐。王弘再一次上求退表,以为当今旱灾之因,是“宰辅之失”,故“上天谴之”,又引经据典,力请陛下使彭城王回京入辅:

“异姓为后,宗周之明义;亲不在外,有国之所先。”周王朝是后世的典范:周公、召公辅政。

刘义隆先是坚决不许,以为“王公体道渊虚,明识经远,使朕安居垂拱”,现在王公固辞,贤相离位,岂不是告示天下朕之不德吗?后来见王弘求退心切,反复至于再三,于是不得已,刘义隆这才下诏,“敬从司徒之所请”,然后召彭城王义康回京入辅,参赞机务。

元嘉六年春,彭城王刘义康告别了镇守三年的江陵,回到京都,代替王弘任司徒、录尚书,兼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与王弘共辅朝政;王弘复任侍中,兼扬州刺史。

彭城王回京以后,接替他的又是谁呢?

按照先帝遗言,荆州是国家根本,不可使外姓居之。这样,继任的,依兄弟行次,就该是皇上的五弟、年仅十七岁的江夏王义恭了。江夏王自幼受先帝宠爱异常,他虽也涉猎文史,但那养成的骄奢之性,对一个镇守国家重镇的主帅来说……这让刘义隆颇费踌躇。

第三十章 对五皇弟义恭的谆谆告诫

经过几天的思量,刘义隆仍然拿不定主意。。这时候,皇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会稽长公主刘兴弟出面了,这才有了定夺。既定了由江夏王出镇,而前往辅佐的人又成了难题,刘义隆久思不得,就召见王弘、殷景仁连夜入宫,共商此事。二人心中似已早有筹划,入宫后,也未费多少唇舌,就共荐现守母孝在家的前侍中刘湛。

刘湛时年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