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仕途就终止了,不久后也就郁郁而死。
孔熙先曾经随父亲远赴广州,又随父一同回京。他亲眼看见父亲被抓捕后来又被释放,他曾经和弟兄们一同到廷尉接回了老父。他对那些场景记忆得越是深刻,他就越是不能忘怀彭城王的救父之恩。
他是有才气的。他博学,对于文史星算无不兼通。他观测天象后作出判断:皇上必死于横祸,事由骨肉相残,江州应出天子。但他又是寂寞的。他怀有纵横之志,但年过三十还只是一介员外散骑侍郎,因得不到显贵的赏识,他久在此位却不能升迁。这样的职位,与他的远大志向比,实在是相去甚远。——他有一个伯父,名叫孔淳之,因在东部隐逸而名声很大,当年很得谢灵运的赏识。伯父茅屋蓬户,庭草芜蔓,只有床头数卷书而已。伯父淡泊如此,孔熙先见了只是大摇其头。
在随父去广州的少年时期,孔熙先就立下鸿鹄之志:年在三十以内,官至三公九卿!可是现实却让人如此难堪:员外散骑侍郎,是一般贵公子所不屑担任的。每每在独处一室时,他就会拍案感慨:
“寂寞无闻,邓禹笑人!”汉朝邓禹年二十四时,已经担任司徒了。
他又作诗抒自己的怀才不遇:
“种兰忌当门,怀玉莫向楚;
楚少别玉人,门非植兰所。”
每当朱雀航打开时,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或商旅行人都会拥塞在那里,但一旦三公九卿这些达官显贵到来时,职位低下的官员和商旅行人都要站在一边避让他们。每当此时,他就会用手捶击车壁板感叹:
“车前无八驺,怎能称丈夫!”驺,是为显贵们驾御车马的人。诸公、诸从公,朝廷都给驺八人。
江州应出天子,这不就是指彭城王吗?于是孔熙先就密怀报效彭城王之志。可是自己地位卑下,难成气候。他一直在探听细察,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这人当然得是地位显贵之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左卫将军兼太子詹事范晔。
范晔身高不足七尺(一尺约24、5厘米,七尺约171、5厘米),肥胖且黑,秃眉鬓。他善弹琵琶,且长于创作新曲。他所弹奏的新曲,颇有韵味,但他并不常弹,一般人更是难得一闻,即使是皇上也是如此。皇上听说他善弹新曲,几次让人在他面前婉转地表达此意,但他都装做不知,终不肯弹。
有一次侍奉皇上宴饮,皇上正在兴头上,就对他说:“我唱,卿弹。”他这才不得已奉旨,但皇上歌一停,他就立即止弦,似乎多弹奏一个音符他就会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