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宣扬鬼神迷信。为了扞卫共和、反对倒退,中国思想文化界发动了一场旨在救国救民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往北京,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积极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前,他就积极从事反清斗争,曾在日本组织爱国团体,倡导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参加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上海,1916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后,他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介绍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猛烈地抨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大钊、胡适、鲁迅和周作人等先后加入编辑部,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它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学。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鲜明地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口号。提倡民主,就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提倡科学就是提倡自然科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反对蒙昧主义和封建迷信。陈独秀抨击君主专制的腐败,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续数千年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在科学旗帜下,《新青年》上登载了许多介绍着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医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他们针对尊孔复古逆流,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儒家学说,高举“打倒孔家店”的大旗。陈独秀认为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是阻碍中国人民觉醒的最大敌人。倡导者们还以进化论阐明孔子学说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它与民权、平等的民主共和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与此同时,他们大力提倡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强调个性解放。
第三,提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开展了一场文学革命。胡适提出文学改良的口号,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要求从形式到内容对文学进行改革。白话文写作由此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运动。鲁迅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