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慈宁宫里,太皇太后听说这些事,自然是欣慰的。但人前不表露,私下里只与苏麻喇嬷嬷说:“太子立得早,利弊皆有。若是孩子不争气不长进,早晚也坐不稳东宫。好在太子到底是帝后嫡子天命不凡,我瞧着这孩子能有出息。但话不能说满了,几十年后的事谁又知道呢?”
苏麻喇嬷嬷不大理解:“主子担心什么?”
太皇太后轻轻一叹,说道:“玄烨若也能如你我这般长寿,太子岂不是要做三四十年的太子?少年时的太子,必然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往后十几二十年里,一定能学得不少本事有所作为。可再往后呢?诸皇子都长大了,一样是皇帝的儿子,凭什么他们就当不得皇帝?太宗也好,福临和玄烨也好,他们都不是嫡子,大清国至今未有嫡子继承大统。既然如此,其他皇子们就会不想?恐怕他们的额娘们现在就已经开始想,二三十年后也该他们自己想了。”
这话听得苏麻喇嬷嬷很紧张,轻声劝:“说不得呢,只怕没人提起还不敢有这个心,一听说了,才要动摇。”
太皇太后却看得开:“若真有这一天,我们两个早就不在了。看不见摸不着没得操心,哪怕现在就在我眼前,我也不会太难过。当初我保福临登基,又保玄烨登基,哪一条路不是披荆斩棘?太子的人生也不会一路顺意,走不走得下去,看命,更看他自己的德行。能者居上,辛苦争得天下,才会好好珍惜。这些都是后话,你我啊,都看不到的。”
苏麻喇嬷嬷却叹:“奴婢也真不想看到那一天。太宗当年多不容易,四大贝勒明争暗斗,哪怕太宗当了大汗,他们还是虎视眈眈。当年的贝勒们都是跟着太祖皇帝在沙场上滚着长大的,可如今的皇阿哥们,都是乳母嬷嬷捧着长大的,这往后……”
“再如何,终究会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朱元璋当年又怎么会想到紫禁城会被满人做了主?我是不去想几百年后的事,我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过,知足了。”太皇太后淡然而笑,“苏麻喇,咱们年纪也大了,不知哪一天就要走了。几十年后的事轮不到我们操心,该享享清福了。”
“奴婢听您的,这会儿去瞧瞧德嫔娘娘的茶好了没有,可是茶水房里的宫女偷懒,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苏麻喇嬷嬷笑着,转身往外头来。可出门就见德嫔捧着茶水站在那里,她伸手摸了摸茶碗,已经不烫了,便拉着岚琪往外头去,轻声问:“娘娘来了多久?”
岚琪坦率地说:“挺久了,该听的不该听的都听见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定在那里就不想动了。嬷嬷,我该去向太皇太后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