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挥笔书屋 > 永历大明 > 第333章 财用

第333章 财用

万,每丁征收丁役银三分,三省合计征收丁役银十八万两

这十八万两丁役银,按一两折粮一石转换,便又收得米粮十八万石

三省田亩正赋加上折粮后的丁役银,去年户部共收得米粮二百四十万石

苏观生禀报完去年征粮情况,又是继续禀报去年朝中的征银情况

“去年朝中裁撤三饷,又以银折粮,是以去年朝中征得的税银却是不多”

田赋丁役不再折银以后,朝中能够征银的项目便只剩盐税,商税,以及市舶司关税几项

大明最有名的当然是两淮盐场,粤省朝廷如今占据的三省中,闽省粤省也同样设有盐场,但这两地的盐场规模与效益,却远远不能与两淮盐场并论

去年闽省共征得盐课银三万五千两,粤省盐课银也只得三万两,全年共征得盐税六万五千两

盐税稀少,商税也同样少的可怜,去年两省商税合计共征得六万两,而且这六万的商税银,其中有一半皆是在广州税关处征得

至于为什么区区一个广州的税银,就能比得上三省其余之地的全部商税总和,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去年朝中真正的征银大项还是海贸,去年朝中彻底放开海禁,推行海贸船引,去年一年便有一百一十五艘民间海船,前来购买船引海旗

朝廷为了鼓励民间参与海贸,在参照郑家的收费标准后,下调了一部分认购船引的价格,民间船只按大小分为三等,大船船引一年千两,中船八百,小船六百去年单是贩卖海旗,市舶司便收得白银十万两

粤省朝廷的船引之制去年方才推行,民间听得朝廷突然放开海禁,一般皆会坐视观望朝中动向,绝不会轻易向朝中承认自己的海商身份

去年之所以刚一推出,民间便有如此多船主前来购买船引,主要原因还是郑氏在其中穿针引线

去年这些前往市舶司购买船引海旗的人,实际上几乎皆是先前向郑氏购买海旗的船主

朱朗在给予了郑氏皇商的身份以后,郑鸿逵等人也终于是将郑家掌握的海贸资源,导入了朝廷之中

其实对郑鸿逵等人来说,这也是不得已之事,郑氏分崩离析,一部分人成了朝廷军将,一部分则是投了鲁监国

郑家几乎失去了所有海面上的力量,再也无法维持海上的秩序,与其任由从前托庇在他们麾下的海商大乱,不如把这些人献给朝廷,在朝中换取一份功劳

而郑氏麾下的一众船主其实也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郑家虽然在海上失势,但郑家众人仍是朝中的高官

郑鸿逵对他们的底细了如指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