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的出身尚且如此,其余之人的出身也可想而知
由此也可看出朝中士人对朱朗这个储贤馆的态度,你监国殿下自可开科取士,但我大明的正经士绅自也不会去考
等这储贤馆中招来一批佞幸宵小,弄得洋相尽出,监国殿下自然便会知道这天下,终归还是得靠他们这些正经士人
朱朗又看向粤省一科的名单,粤省一科的头两名分别是张家珍与马应房,朱朗同样对这两个名字没有任何印象
只是朱朗看过两人名字后的简介以后,脸上却是闪过一丝讶色,看向身前的苏观生
“这张家珍是张家玉之弟?”
苏观生闻言,也是开口回道
“是,张家珍正是张巡抚亲弟,也是此次粤省一科最为出众之人,马应房则是陈令斌的弟子”,陈邦彦取字令斌
朱朗开口笑道
“张家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之家,孤这储贤馆可是杂流之地,张家玉怎的竟把亲弟流放到了孤这储贤馆里来”
苏观生闻言,却是面色不变,直接开口说道
“储贤馆乃是殿下亲立,馆中之人皆是经过各省正经科考,选出的贤材”
“储贤馆乃是为国育贤,为国储才,自也是朝廷正途,何来杂流一说”
朱朗轻笑一声,却也没有回应,对朱朗来说自然没有什么正途杂流的说法
但对此时的士人可不是如此,不要说是朱朗此时所设的这个储贤馆,纵是同为进士,他们也能弄出个三六九等来
张家玉将张家珍送入储贤馆的意思朱朗也明白,张家玉此番算是彻底投入朱朗麾下了
而陈邦彦更是不必说,此人早就已经上了朱朗的船,早就下不去了
朱朗又是翻过奏疏看向闽省一科,朱朗看着名单上的名字,此时却是忽然轻咦一声,这闽省两人中,朱朗竟认得其中一人
闽省头两人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名为刘国轩,第二人则是林兴珠,朱朗对林兴珠没有研印象,但对刘国轩却是极为清楚
刘国轩前世乃是郑成功麾下部将,在郑经时期开始掌权,虽然此人最终降清,但却是明郑后期唯一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将,战绩也颇为不俗
“这刘国轩是何情况”
苏观生听得询问,也是拱手回道
“储贤馆武科诸员中,此人最有将才,臣核实过其出身,此人只是十余岁时便已领着乡民击退过乡里盗匪”
“林兴珠也同样称得上勇武过人,这两人走的皆是军中宣教使的路子,此时由军中所派宣教使进行军务教导”
朱朗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