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在实务策论上下功夫,这才是正理”
桌边的瘦削士子闻言先是一愣,而后也是深以为然,频频点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殿下今年钦点了两篇实务策论,更是明发天下,下一届各省出题的考官不可能不受影响
朝中的士子们关注的是科举命题的改变,而一众士绅却更关注朝中的风向变化
陈永华所主张的七斗粮制不用说,潮惠两府推行的新制,各方皆在暗中关注
这七斗粮制下,他们这些士绅竟要与一众百姓一体纳粮,这成何体统!
七斗粮制令一众士绅不满,而李颙的唯才是举,开放胥吏为官,同样也引得一众士人骂声一片
李颙认为当唯才是举,选贤用能,但同样有人认为为官先养德
他们这些士人寒窗十年,学得圣人经义,礼义廉耻,这才能够为官一任,教化一方
一众胥吏白身不通圣人教诲,每日但汲汲琐事私利,若是让这等不通礼义的小人也能得官,那必定要世风日下,人心大坏
民间士林各方对状元榜眼文章争论不休,但朝中却是始终一片平静,朝廷众臣对民间的争论一言不发,好像全然不知此事一般
朝廷管理,殿试完成后所有进士考卷都必须封存礼部,朱朗将陈永华三人的考卷公布出来,实际上是不符合旧例的
朱朗大费功夫将庚寅科三人的考卷发出来,就是要借着科举这个热点,在朝中与民间掀起舆论声势,他又怎么可能真让内阁众臣就此揭过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