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呢,这肯定不是小有小的好……还是帮忙锻炼一下吧。
……
许幸就在京城调整了这么加起来不到一天的时间,中午就坐上飞机,直接飞往泰国,跟剧组汇合,准备参加《信号》的开机仪式。
《信号》的剧本,是许幸到目前为止,用了最多功夫修改的剧本。
倒不是为了本地化,而是这部剧本身的硬伤太多。
就拿第一个案件来说,男主朴海英笃定新闻传播出去后,真凶看到当年男友的尸体被找到,会慌乱露出马脚,然后被身边同事举报,结果还真就是很快接到了举报电话。
以及最后警方已经抓到嫌疑人开始审问,朴海英却突然发现抓错了人,但此时追诉期即将结束,朴海英笃定真凶一定会来到警局附近欣赏警方被玩弄,结果真凶还真就在警局对面喝咖啡,就被抓住了。
男主英明无比神机妙算,真凶真狡猾嚣张,最后反杀真燃。
但如果这样的情节换到国产剧中,这种巧合,绝对会被喷为了突出男主降智。
这还只是相对“无关痛痒”的问题。
大盗案中朴海英强行不打电话而是从大桥上跑下去通知看着女警官车秀贤被炸死;
仁州案中李材韩强行不打电话给朴海英哥哥朴善宇让朴善宇被杀;
最开始的绑架案中幼年朴海英去警局汇报线索,都撞到了李材韩,此时的李材韩在经历过仁州案后都已经认识了幼年朴海英,还在餐馆给他买过蛋包饭,结果却没注意;
还有……
《信号》这部剧就是这样,它不只是在细枝末节处有硬伤,它是喜欢在案情最关键的部分降智去推动发展,来描写所谓的“人物弧光”和“立意高度”,在韩剧的滤镜下,哭一哭,喊一喊,骂一骂韩国警方就是很黑暗啊,就喊神作了。
去掉韩剧滤镜硬搬过来,豆瓣评分能上7分就是胜利。
当然,虽然《信号》几乎每一个案件中,全都充斥着这样的硬伤,但许幸选择搬运它并出演,也是有意义的。
因为每案煽情每案上高度的模版还是很成熟的,而且那些硬伤改起来也不难。
就比如还是第一个绑架案。
不用朴海英出来英明神武的放嘴炮,直接接到举报电话。在穷途末路最气愤的时候冲出警局,意外发现真凶竟然戏弄完警察后,还嚣张得在警局附近围观。
此时几个镜头交代一下警方调查当年医院护士名单的工作,也终于有了眉目,给出侧写,就算没有真凶自乱阵脚打举报电话,还跑来警局旁边送人头,警方也马上查出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