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笑道,“大师身体很好,只是近来有些劳累过度,估计要找个清幽的地方好生休息上一段日子。”
“这也是。”孙原心下明白,郗虑是郑玄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对于自己这个外人,又如何能得出真话?
望了望四处交谈不止的士子们,孙原不禁冲郗虑问道:“他们这样谈论,要延续到什么时候?”
“起码要有三时间。”郗虑依然恢复了神色,笑道:“看来公子果然第一次参见颍川书会,对此还了解不深。”顿了一下,便又解释道:“书会一般三年一届,每一届都会延续半月以上。一般前九都是留给在场的人自行交流,其中每隔三都会换一换各大席位的布置,使得各方各面的人都可以进行交流。然后会有五以上群体讨论,即每大席位之内的人互相讨论,得出自己的所在的席位的建议或者想法。最后一段时间里,也就是将所有的言论精华聚集在一起并且入册保存的时候。”
孙原点零头,三年一次连续半个月的文化交流,难怪颍川可以成为文化中心,丝毫不在帝都洛阳之下。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而过,到了午间用餐时间
“各位公子!”
荀彧从远处走来,遥施一礼,“后山已经摆下酒宴,各位还是想去赴宴吧?”
孙宇微微点头示意,翩然而去。
孙原笑着牵起心然的手,笑道:“文若兄的好意在下心领了,请文休兄和元直兄他们去吧。”
“既然如此,荀彧就不打扰公子了。各位请。”
紫衣若翩,白衣似雪。
“青羽,你怎么不去呢?”
“是我们不去。”孙原冲心然微笑着,亲亲刮了一下她的脸颊,笑道:“山脚有个面馆,看上去应该是很不错的,要不要去吃一顿?”
心然嫣然一笑:“你这家伙,就知道吃了是不是?”
孙原哑然,一副很受赡表情:“怎么会——”
“好了好了。”心然拍拍他的背,笑颜如花,“走吧。”
山路宽敞平整,以青石铺路,可见颍川书院之恢宏,仅路宽就达十丈,道侧青松翠柏,一片生机。书院前任祭酒司马徽曾有言“颍山青翠,碧湖倒影,才子闻名,书院之风”,用以赞叹颍川书院之风景。
此刻,各地人士已经基本云集于颍川书院,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不少的游学士子在匆匆的向山上赶。
“我怀疑现在的面馆已经满了。”
两个人静静的走着,丝毫不着急。
“满了又怎么样,难道我还做不出好吃的给你吃?”孙原笑道:“凭我的手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