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如此见不得礼法受到丝毫践踏。
“哈哈哈哈哈!下才杰之士云集此处,就如此没有远见吗?”
刹那间,长啸声骤然出现!
玄衣的他,向着下才士、仰狂笑!
腰畔的倚剑仿佛带了无尽的霸气,傲然绽放出银白色的光华!
所有的人仿佛都坠入了无尽的深渊,仿佛生命已经离体而去,万物如寂,死亡,就在身畔。
“铮!”
如同一颗水珠缓缓落入平静的水面,静谧、沉寂,然后——轰然掀起滔巨浪!
场中众人豁然而醒,一个个仍然是心有余悸,直觉冷汗遍布全身。
再次望向那个玄衣公子,没有人再敢带有丝毫的轻视与不敬。
“黄巾之乱必然引发下分崩离析。朝中宦官、外戚、世家大族三足鼎立,一旦出现丝毫偏差,下势必大乱。”
同在名士席上的戏志才静静地着。
他缓缓起身,向孙宇深深作揖:“公子英雄出少年,竟已将目光放得如此长远,将来必然不可限量,或许,平定张角的正是孙公子。”
“戏先生此言不觉太过?”孙宇微微一笑。不觉间,他转身看了一眼孙原,饶有深意。
许劭、许靖同时笑了,下必乱于黄巾,黄巾一反,下必如两百年前一样陷入乱世。两人身边的一位美髯之士同样起身:“不出一年,下必反!”
“仲德、志才,难道你们也……”
荀爽吃惊地望向身边的几人,不由大感错愕。
孙原明白,荀爽为什么会这样,他本来以为下很安全,因为他的颍川书会没有过断绝,全下的才士都来到他的颖川书院,荀爽把自己当成了比司马徽还要有威望的人,得意忘形,最终导致在大局上统观不足,一错再错,现在连戏志才和程昱都已失望。
旁边周邑、王允几人还要再言,却被一个少年打断了。
“父亲,我觉得两位大人所言不错。张角极得民心,一旦造反,大汉将无以为当啊。”
众人转身看去,却是周邑之子,周瑜周公瑾。
周邑苦笑一声,伸手摸了摸周瑜的头:“瑜儿,你还有很多事不懂啊!”
听了这句话,孙原眉头一紧,莫名其妙的感觉周邑话中有话。
周瑜似乎没有听出父亲的话,继续着自己的言论:“黄巾至今已有数载,青州、冀州、徐州、兖州、幽州、扬州、荆州、司隶、并州九州之地的百姓都是依靠张角的太平经而平安康福,民心所向,张角一旦造反将会呈燎原之势。”
“公瑾的不错,鼓励鼓励。”赵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