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巾军在广宗和广平两地形成了掎角之势,广宗城内的三位教主和广平的五鹿、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等八位重要将领各自率领大军,共计二十万人马,对汉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布局使得卢植不敢贸然进攻,因为既要顾及广宗的坚固防御,又要提防广平的黄巾军可能的侧翼攻击,左右兼鼓局面对官军极为不利。
甄珪所在的曲周县紧邻黄巾军控制区,因此对黄巾军的动态保持高度警惕。尽管情报不够全面,但已经足够让张鼎和宗员发现其中的破绽。黄巾军的主力驻扎在广平城西门外,由于人数众多,野战对于官军来并不容易取得胜利。然而,黄巾军为了保障大军的补给,将大量的粮草囤积在营地之东,并且为了防止士兵私自抢夺粮草,用木栅将主力大营和粮草大营隔开。
张鼎意识到,黄巾军的粮草大营是一个薄弱点,如果能够成功奇袭,将对黄巾军造成重大打击。宗员提议采用火攻,类似左中郎将皇甫嵩在长社之战中所使用的策略,那次战斗中黄巾军因为粮草被焚而大败。然而,张鼎对此持保留态度。他认为,黄巾军多由流民组成,一旦失去粮草,必然会导致军队内部大乱。届时,乱兵四处流窜,不仅难以控制,还会对冀州其他郡县造成严重威胁。
经过一番讨论,张鼎和宗员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稳妥的策略。他们计划在夜幕降临时,利用夜色的掩护,秘密接近黄巾军的粮草大营,然后发动奇袭。为了避免引发大规模的混乱,他们将尽量减少火攻的使用,转而采用刀剑等冷兵器,迅速消灭守卫,夺取粮草。
张鼎命令虎贲营挑选出最精锐的士兵,组成一支突击队,由他亲自带队。宗员则负责指挥长水营的骑兵,作为支援力量,随时准备接应突击队。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撤退方案,以防万一。
张鼎的部队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骑兵,他们擅长快速移动和突击作战。张鼎将部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队作为先锋,负责正面冲击,制造最大的混乱;第二队则绕到敌后,切断黄巾军可能的撤退路径;第三队是机动部队,用于应对战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
夜色如墨,张鼎的部队悄然逼近目标。随着一声令下,先锋部队犹如离弦之箭,迅猛冲入黄巾军的营地。铁蹄踏过地面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黄巾军的哨兵猝不及防,瞬间被骑兵的洪流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