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对军人是命令,对民众意味着恐惧,等到光大亮时绝大多数人已经被驱赶到室外露地,官兵挨家挨户搜索,抓获极个别藏匿者,一个个被困的和粽子一样堵住嘴扔在地上动弹不得。山区的人也在官兵枪口下来到码头,然后对山区进行第二次拉网式的彻底搜查,抓获了部分漏网之鱼,一个个同样绳索伺候,这恐怕是吴川码头老实本分者第一次没吃亏,任何人捆上几个时也受不了,比挨顿胖揍还难受。
亮之后,吴川军港通往吴川码头的公路无数车辆被阻挡,这些车辆大多是第三方面军采购后勤给养的车辆,少部分是前往吴川码头游玩的官兵,军人自然不怕荷枪实弹的官兵,但零星的枪声无疑是严重警告。汪檀啸下令各部埋锅造饭,准许民众在官兵的监督下回家做早饭,大人还好,一不吃不喝没啥大问题,孩子却受不了,陈苏丹行动之前特意强调的这点,原本和王仁智制定的计划中不容许民众回家弄饭。
原计划上午十点开始进行审核甄别,由于枪声的震慑以及夜间一死两赡威慑力,汪檀啸决定把第三阶段审核甄别行动提前到上午九点开始进行,同时清剿搜索行动继续进校第三阶段行动是此次清剿行动的重中之重,千辛万苦把人集中起来,最终如果被蒙混过关,等于前功尽弃,庄园内的训练培训主要是针对如何审核甄别,吴川码头经历过无数次清剿,个别人早已经有应付的经验。
吴川码头绝大多数人属于本分的良民,少部分才是罪犯和逃奴,审核甄别过程中良民大多惶恐不安,反倒是那些逃犯逃奴一个个故作镇静,问答过程中远比良民流利从容。很快便有逃到吴川不久的罪犯落网,这些罪犯缺乏经验,三问两不问便会出现漏洞,难以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经验丰富的罪犯经常可有合适的良民冒名顶替蒙混过关,关键是资料中缺少图像,但凡落实真实身份的罪犯没一个跑得了。
逃犯最常见的方式是冒充奴仆,只需没有犯罪记录的良民认罪犯为奴即可蒙混过关,不过包庇罪犯者于罪犯同罪,一般人没这个胆量,除非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还有个别经受不住巨额利诱铤而走险的胆大妄为之徒。罪犯的真实身份见不得人,最常见的借口便是身份证件丢失,只需临时顶替他人身份便可蒙混过关,不过留下个危险的尾巴,他需在一定期限内补办身份证件,补办身份证件时就会真相大白。
这次清剿行动极为隐秘并且很突然,打了逃犯逃奴一个措手不及,睡梦中惊醒后惊恐不安的随大众等候审核甄别,不料这帮大头兵一个个如同凶神恶煞般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见到任何人交头接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