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认识他,不如请他过来。”
毛利五郎问道:“谁有他的电话?”
大家互相看,没人回答。
最后长良春香弱弱的举手,“我樱”
……
长良春香一个电话过去,松平守四十分钟后就赶了过来。
面对目暮警部的询问,松平守也明了报警的原因。
他没出名的时候,曾经跟随前辈,参加过苏芳红子的慈善义演活动。
苏芳红子准备了很多棒球用具和礼物,送给儿童院的朋友。
“怎么呢,我当时觉得,那些产品的质量相当一般。”
“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采购,我感觉质量与价格不匹配。”
“当时我还年轻,我就觉得吧,那是不是在利用名目,以次充好。”
“通过高价,从商家那边购买次品,然后当作高价商品发放出去。”
“这样一来,商家得了利,再从中拿一部分给苏芳红子。”
片桐正纪点头,“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
毛利五郎问道:“那结果怎么样?”
松平守耸耸肩,“具体结果,我也不知道,不过警方和检察官都没问题。”
众人看目暮警部,目暮警部看卷宗,读了出来。
警方和检察官调查了所有产品和相关厂商,确定产品质量确实普通。
但价格并没有问题,因为那是本土产品。
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厂家的成本高,而导致成本高的因素,也不是回扣之类的,而是当时的环境因素。
房地产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厂家那边的价格和负债利率,都是从高峰时期延续下来的。
加上人工费成本等原因,最终导致厂家不得不制定了相对较高的价格。
由于质量一般,价格就令人感觉高了,所以该批次产品的反响不好,最终滞销。
然后借由慈善活动,半捐半卖的清理库存。
苏芳红子并不了解这些事情,见有人愿意半捐半卖,就买了过来。
本意上,也算是扶持本地的企业。
最终调查,没有人违法。
松平守看到的价格,只是单个商品对外零售时的报价,是企业彰显数额,用来报税避税的。
就是一万件商品,每件商品的零售价格是一千日元,总价值一千万日元。
企业半捐半送,就是捐了五百万日元,销售了五百万日元。
这在企业来,也没有违法。
因为都是这么干的,没有哪个企业捐东西,是按批发价,按成本价计算的,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