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为盗,可以为商,但绝不可为兵。我们的军营之中,是有严格的纪律的,同时又不许肆意打骂士兵。如此一来,这些人一旦入营,若不服管束,又不好打骂管教,恐怕会耗费将领很大的精力,也会破坏军中原有的风气。”
南烛明白过来,缓缓点了点头:“那就只剩下那些小地主、世族庶子弟和农户佃客了?”
“不错。”郗归在纸上写下“农民”二字,画了个圈,“自耕农和佃客,在叛军中占了极高的比例。他们之所以心怀怨恨,是因为社会不公,因为生计艰难。我们若予其土地,免其苛税,他们自然能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起码温饱的日子。这些人有了盼头,又何必再冒着杀头的风险作乱呢?”
第107章东征
郗归想到了后世流传甚广的一首谣谚:“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1”
农业社会下,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对农民而言,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只要农人们愿意领地种田,就不会误了今夏的农时,叛军也会失去一大批有生力量。
南烛受教地点了点头,可思量一番后,心中却仍有疑惑:“可是,历来平叛,都是要先收复失城的呀?出征的将士们肯定都想立下军功,您从那些农人入手,会不会引起军中的不满?”
“谁说平叛一定要先收复失城?”郗归缓缓摇头,目光移向窗外,“表面上看,金银财物无不聚于城市。可一旦战乱发生,这些东西便都只是没有用处的死物罢了。而城池虽好,若无精兵良将,也不过是摆设。”
“对于作战而言,要紧的是人,是武器,是粮米。叛军本就比不得北府军装备精良,若手下兵卒再被分田之计引走,那么,困守孤城的剩余叛军,纵使不去攻打,也很快就会投降。”
郗归有些出神:“我若是叛军首领,便据乡村以困城市,一点一点地,蚕食三吴城池。”
灯花噗哧一声,发出爆裂的声响,郗归回身看向南烛:“你再加上一条:此次平叛,与江北抗胡不同,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便是最好的结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2”
“高权素来机敏善谋,这一次,就由他领兵,与兄长、顾信、温述等共谋平叛。”
“明日吩咐下去,此番事成之后,将士们的封赏一如前律,但各部论功行赏之时,则不以枭首叛军数目为标准,端看哪部能以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胜利。”
“若有不服此令,执意将三吴当作江北战场一般对待,以致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