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t9科普斯弯,也是21年维斯塔潘著名“51g”撞车的弯角。
当年维斯塔潘跟汉密尔顿两人进行轮对轮的缠斗,在银石赛道这个最高速度的弯角两车发生碰撞,维斯塔潘的赛车被汉密尔顿给顶出赛道,以高达290公里/小时的速度,径直“飞”向围场边缘的轮胎墙。
赛后数据显示,当时维斯塔潘转向轮胎墙的最大g力高达51,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已经超乎了人体过弯负荷极限的五六倍!
还好这仅是瞬时g力,再加上维斯塔潘的身体素质过硬,除了事故后很长一段时间视力模糊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严重损伤跟后遗症。
科斯塔选在这里动手的原因,就在于t9号弯道存在一个盲区进入点,可以拥有提速的隐蔽性跟突然性,不给马格努森任何的反应时间。
另外便是在t9弯道过后,会出现四个左右左右的高速连续弯,对赛车平衡性和车手操控性要求很高,还能扰乱赛车后方真空区的尾流。
没有尾流的加持,那么后车就没有任何速度优势!
“wow,看来北的提速带来连锁反应,科斯塔准备在t9弯道甩掉后面的马格努森。”
“没想到一场雷诺初级方程式赛车,第二圈头排车手就进入了全面混战的状态,这就是车手北给欧洲赛事带来的改变吗?”
“不得不承认,我现在对这个中国新人有很大改观,他展示了赛车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詹姆士这一刻放下了刻板印象跟心中偏见,表达了对陈向北的认可跟称赞。
他解说过很多场初级方程式比赛,受限于赛车性能的缘故,除非赛道撞车事故能带来些变化。大多数时候就是全场“开火车”,每个人都想着保胎捡便宜,没有人愿意主动发起进攻。
并且车手水平越高的赛事,越是如此的保守沉闷!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诸如f3这样的低级别方程式赛车,会采取倒序发车的原因。
只有通过赛制上面的改变,才能让比赛更加精彩起来。
结果以往被欧洲视为“软弱保守”的中国车手,却如同鲶鱼一般直接把水给搅浑了,从发车就开始进行战术的精彩博弈,到现在更是全面混战。
詹姆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他近一年来看到过最精彩的低级别方程式赛事!
“抛开种族因素不谈,车手北驾驶风格还真激进啊。”
“激进要是有用的话,井出有治就成为车王了,他这种推进就等着后半程爆胎吧!”
“后半程爆胎也比死气沉沉要强,这场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