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必为汉之郡县。”
魏哲一边说着一边取出一份辽东舆图摆在卢植的面前道。
“故某虽灭其国,但却并未能诛其心。”
“这次请立安东都护府,便是想行诛心之计!”
见魏哲说的坦诚,卢植顿时微微颔首。
魏哲说的有些他已经猜到了,但有些却未曾想到。
直到此刻他方才完全相信了刘虞的判断——此人确实有大才!
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对高句丽地的处理两人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卢植也觉得在处理高句丽地的问题上可缓不可急。
因为眼下越是急功近利,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当达成了这点共识之后,安东都护府的基调其实也就定下了。
那就是以招抚为主,先安高句丽人心,然后再分而化之。
不过在安东都护府治所的问题上,两人却产生了分歧。
魏哲觉得把安东都护府的治所放在国内城最合适。
刚好城中的诸多建筑设施都齐全,可以为卢植省下不少麻烦。然而卢植却不同意这点,只见他眼神深邃的点了点舆图上的扶余国:
“自本朝以来高句丽虽然气焰大盛,俨然压过了扶余国,但此夷依旧不可小觑!须知当年高句丽便出自扶余国。如今高句丽灭,若是令扶余人趁机侵吞高句丽遗民,必后患无穷也!”
毕竟高句丽人汉化有难度,可被扶余同化就比较简单了。
在这方面扶余国比汉朝有优势,二者完全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若是不提前预防,假以时日恐怕蜕变后的扶余国会比高句丽更难缠。
念及此处,魏哲顿时忍不住皱起眉头。
卢植见状这才道:“是故安东都护府治所不能离扶余太远,辽山刚刚好。”
看着卢植所指的地方,魏哲沉吟片刻之后终于点了点头。
还别说,辽山这个位置确实恰到好处。
首先小辽水自辽山所出,而后便一路沿西南而下,一路经过西盖马县、高句丽县、侯城县、辽阳县、辽队县后方才与大辽水交汇,于辽河口入海。
并且襄平城外的大梁水与小辽水也有交汇,彼此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最关键的是辽山所处的位置,正是在高句丽与扶余国的交界处。
若是安东都护府的治所立在辽山,扶余国再想要侵吞边界处的首若国、熊川国、河西国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知道卢植这回可是“使持节”,奉命督察辽东十四国。
也就是说除了高句丽地的这些小国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