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先入为主,反正管岳现在怎么看都觉得魏哲身上有一种莫名的天子威仪。
在和魏哲谈笑的时候,管岳甚至都不敢如过去那般随意了。
而就在几人寒暄的时候,周边的人群亦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此处。
毕竟在当前大汉朝,像郑玄这种学术明星是真的老少通杀。
尤其对于辽东这种曾经的学术荒漠来说,郑玄的诱惑力就更大了。
于是两人这边还没入城,城门口就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魏哲见状只能无奈的招来郡兵开道,亲自将郑玄一行护送至辽东郡学之后,方才安心离去。
实际上为了能安置郑玄的这群弟子,魏哲临时征用了一批房屋。
因为财货都是小事儿,把人才留下来才是大事儿。
没有穿越到东汉,都没办法想象一千多位门人弟子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这些人不仅仅是会识文断字那么简单。
能常年伴随郑玄左右听其讲学,说明这些弟子春秋决狱基本上都是懂的,而这就足以担任乡里小吏了。
其中较为优秀者,充当一地的乡啬夫了估计也没问题。
魏哲现在最缺的其实并不是什么王佐之才,而是大批的事务官。
因为随着大量青州移民进入辽东,在给辽东郡府带来充足的人力之外,也给他们带来不少管理上的麻烦。
要知道先前辽东郡户籍人口不过才八万人,即便经过魏哲几年的打击豪强,又重新梳理出一批人口,也不过才十五万人左右。
可这几年随着魏哲招揽流民以及移民的主动涌入,辽东郡人口已然逼近三十万大关。
而多出来的这些外来移民魏哲自然不能放任他们自行其是。
否则待他们相互抱团之后,魏哲想要再拆分就难了。
但是想要编户齐民、重新安置,却需要大量的小吏来执行。
而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培养大量人才。
辽东郡学两年的培养成果,肯定不如郑玄多年教导有效果。
所以郑玄的到来给魏哲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长期的收益,当下就已经让魏哲吃得盆满钵满了。
当晚,大喜过望的魏哲便在自家府邸中宴请郑玄与管岳两人。
而就在魏哲心怒放的时候,郑玄在辽东郡学落脚的消息开始在幽州各地迅速发酵,并且渐渐向着并州、冀州等人传播。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嫉妒辽东人的狗屎运。
毕竟同为边郡,他们别说郑玄了,连个像样大儒都留不住。
不过嫉妒归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