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底层,可却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在这满堂哄笑的欢乐气氛中,我看见的只是那个封建时代底层民众的悲哀。”
“这篇小说,旨在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但在创作手法上,却是极其高明的,通篇没有描写当时社会是如何的凄惨,甚至我们在读起来的时候,还有些欢快。但实际上细细想来之后,欢快只是表面,隐藏在欢快之下的,则是那个时代的痛点。”
“千里江山”的解析,获得了极高的点赞量。
很多人都在附和。
“这篇《孔乙己》写的,特别符合《觉醒年代》中鲁迅先生的形象。”
“我对后续的作品,更加的期待了。”
“孔乙己之所以会如此的悲惨,和那个年代的教育与环境,是分不开的。他明明是读过书的人,在那个年代算是文化人,可偏偏却活的不如那些短衣帮,真是叫人唏嘘。”
“不仅被那些没有读过书的短衣帮嘲笑,还被同样读过书的丁举人打断了腿……”
“草!别说了,我怎么感觉这特么在像是说我啊?”
“说你?你有啥像孔乙己的?这又不是旧社会……”
“我大学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我表兄初中就不上了,在工厂拧螺丝一个月也不少挣钱,昨儿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还笑话我读那么多书啥用呢……今天寻思和老爸要点钱买个手机,结果被狠狠地抽了一顿……草!越说我越觉得自己像孔乙己啊!”
“???”
“不是,你这么说的话,还真有点像。”
“哈哈哈,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对号入座孔乙己呢?”
“(⊙o⊙)…”
“咱们就是说,你们仔细想想当代大学毕业生的现状再说话吧……”
本来吧,大家都在讨论这篇小说的文学价值,以及叶落对当时那个黑暗年代的痛斥。也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叶落对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总之大家说的都是文学上的事。
但是,自从评论区出现一些自嘲像孔乙己的年轻人之后,风向好像就有点不对劲了。
“同样是读过书,同样是生活穷困潦倒,被没读过书的人嘲笑,被同样读过书的人欺压……操你大爷!破防了兄弟们!”
“我越来越感觉,这篇《孔乙己》不对劲!为啥会是孔乙己这个名字呢?孔乙己?恐亦己?恐怕也是自己吧!”
“我操!大神!你他么这个解说,我感觉才是真的啊!”
“不说了,没啥好说的,懂的自然懂。”
“叶老师说写现代文,就写现代文!这小说绝对够现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