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继续就此事发表评论,《华夏日报》也就只有这一篇报道。
双方十分默契的选择了沉默。
但让大家惊诧的是,叶落本人也没有就此事发声。
这要是其他明星被《华夏日报》如此点评,估计这会都已经吓尿了。
各种公关、道歉公告之类的该不要钱似的往外发了,毕竟这可是《华夏日报》啊!人家一篇报道直接封杀你都是有可能的!
但叶落却完全没有动静。
一句回应都没有。
不过,古文协会却是在这时候,更新了一篇小说。
“又放出来一篇?”
“古文协会可以的!”
“熟悉的套路……”
“还没公布发书时间啊。”
“先看看这篇写的啥吧,《狂人日记》?竟然是这篇,我还以为这篇不会在预告中放出来呢!”
“《觉醒年代》中提到过这篇小说,书中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意义非凡啊。”
关于出版运营的事,都是古文协会操持的,他们放出哪篇小说出来,就连叶落都不清楚。
说实话,古文协会最开始并没有想在预告阶段就放出这篇《狂人日记》,但《华夏日报》的这篇点评,让古文协会的人多少有点不高兴。
所以,他们直接高调的把这篇《狂人日记》给放出来了。
这篇小说的直白程度,比之《孔乙己》还要“刺激”几分。
这篇小说在形式上就是比较特殊的,他是由十三篇日记组成的。
小说中用第一人称的语气,也就是“我”,来叙述着“狂人”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狂人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身边的人都是一群吃人的人。
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
但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
这篇小说,是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充满了讽刺与批判的意味。
书中狂人的形象,象征的就是那个年代中的觉醒的知识分子们,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惯例。
不过这篇小说读起来比较怪诞,初读之下,有可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就比如现在,很多读者读完第一遍之后,都是一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