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说实话,这首诗相较于之前的那两首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了许多。
其中好些诗句,就连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专家,都需要细细的琢磨一下,才能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说这里面有多少生僻难懂的字眼而是这首诗行文之时,思维太过跳跃了。
初次读来,如果不好好琢磨一下的话,那还真容易让人迷糊。
“别君去兮何时还?”
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终于从梦境当中拉回现实了,也有了那么一点离别的意味。
但很快,下一句就又将意境给拉到了云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真的,谁能想到这里会有着这样的一个转折?
当然,最让人震撼的,还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完之后,众人目瞪口呆。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这首诗的最后落脚点竟然是这里。
会议室里,显得有些安静。一时之间,大伙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相当的复杂。
比之前那两首,要复杂的多。
不光是李白思乡层面的复杂,还有这首诗本身的结构布局、韵脚转换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这首诗看似是李白向往虚幻的神仙世界,有些思想上的消极情绪,但实际上,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李白在精神上已经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而这种激昂向上的情绪,也正好呼应了之前《将进酒》那首诗当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思想。
当然,这些东西有人品出来了,也有人没品出来。
毕竟时间太短,大家也只是粗略的浅读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