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这两位汉室宗亲利用,当作了他们的突破口。
取贱名以求孩子好养活的观念,并非后世才出现,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有此习俗,表字最初的产生,亦是为了在正式场合替代“贱名”使用。
毕竟,臣子上朝或是上奏疏时,总不能自称“臣上将军刘狗蛋有奏”吧?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渐渐有了取乳名的习惯。
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易夭折的年岁,便索性在乳名上取个贱名,如那位乳名为“彘”的孝武皇帝便是典型例子。
相较于彰显远大抱负和志向的“元治”,何皇后更期望刘辩能取一个蕴含更美好寓意的表字,最好是带有长寿含义的。
她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后,相较于大汉的安稳,她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辈子幸福安康。
而太常刘焉和宗正刘虞皆认为,表字立意太过弘大可能会折了太子殿下的福气乃至寿数,于太子殿下不利。
但刘辩心里清楚,这两人不过是因原本应由他们为自己取字的权力被卢植夺走,故而刻意与卢植作对罢了。
然而,就在刘辩打算安抚何皇后情绪之时,大长秋赵忠迈着小碎步,神色恭敬地步入殿内,向太子和皇后行礼道:“启禀皇后、太子,阳安长公主已至宫门外。”
刘辩闻言,脸上露出明显的一愣神情,眉毛微微挑起。
他是长子,就只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弟弟被他送去求取真经了,妹妹万年公主年仅六岁,何来的阳安长公主?
何皇后留意到刘辩脸上的疑惑,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随即解释道:“阳安长公主乃先帝之长女,本宫与阳安长公主平日里时常往来,今日本就约好她入宫闲谈。”
刘辩微微颔首,所谓的先帝也就是孝桓皇帝。
孝桓皇帝有三女,长女刘华,为阳安长公主,次女刘坚,为颍阴长公主,三女刘脩,为阳翟长公主,只不过孝桓皇帝没有儿子,皇位流转到他们家这一支旁支中,所以这三位长公主虽封号汤沐邑犹在,却在新朝已无太多存在感。
确切而言,孝桓皇帝并非没有子嗣。
严格来讲,他本有不少儿子,只是皆在刚出生的襁褓中时,被其皇后梁女莹凭借兄长梁冀的权势,蛮横地连同其母一并杀害,而孝桓皇帝对此却敢怒不敢言,连个屁都不敢放。
而这,才是后汉时期真正的宫斗!
什么献媚于天子争宠,什么暗施绊子,什么栽赃陷害,在后汉时期全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后汉时期的宫斗,动辄刀光剑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