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拦着任何主动去找厂里提货的销售渠道,我们卖得好了,厂里光是坐着都能来无数提货的大卡车,还要销售科干什么呢,每个人力都投入到扩大生产啊!”
这里面实际上有点后来的销售外包的意思,可以帮厂家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生产,保证质量,压低成本。当然弊端就是销售渠道全都被别人掌控。
后世稍有野心的品牌都不会同意命根子被别人捏着。
但这会儿几乎全都还处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厂子,从红光厂、西山厂、邮电器材厂都没有任何异议,反而觉得省事。
凯旋厂可能在京城边,警惕性还是稍微高点,主要是那个销售科长不服气:“要是以后你不卖了,我们怎么办?你拿这个销售权来威胁我们,可不就完全为所欲为了?”
他可能不知道他葬送掉的是什么。
相机、收录机、胶卷在让卫东看来都是这个过程赚快钱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要被淘汰的,红极一时的现在,未来会断崖式的崩盘。
让卫东以前可能会不管西山厂的死活,现在会挂在心里了。
胶卷嘛,差不多就在这句话让厂长他们的态度都有点若有所思的时候,让卫东就抛弃对方了。
一旦有了这种算计,那你的死活关我屁事。
注意,这就是让卫东的性格特点。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男女之间,企业之间,他都有这个极度敏感的信任点。
现在脸上笑得很轻松:“阳光日报佐证吧,签署十年销售协议,你们不涨价,我们绝不撤销售,你们要培育销售系统自己培育,共同打造国内第一胶卷品牌,甚至可以冲上世界舞台,十年后我们再相互看看各自情况,谈第二轮的销售协议?”
凯旋厂肯定有点凝固。
我们本来准备自产自销,肯定也觉得相机厂这帮家伙卖相机确实很厉害,顺便帮我们卖点。
怎么突然就变成了销售外包?
哪怕他们不知道外包这个词儿,但销售权被这样连锅端的局面还是很吃惊。
因为三块钱一个卷的销售成本,对他们来说多半做不到。
国营单位做事的效率那是出了名的低。
可让卫东这个上千万卷的年销量诱惑又足够大。
这个协议只是要求允许卖到12元一个,又没禁止厂家自己卖。
稍微想了想,就拍板同意了。
报社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认为自己“促成”了这样的大合作业绩。
如果国产彩卷真能卖上千万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