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资金,转型会出现产能退缩,更需要资金的支持。
李学武越说越顺,手里简单地做着手势,给众人解释道:“皮革、医疗、食品、鍕工、科研等等,不再受整体环境和行业的束缚”。
再回到问题的原点,董文学所说的双基础到底谁需要维护,谁需要获得?
后世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决策层跟基层直接沟通,去探访基层?
到底是哪个环节和层面出了问题,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我知道,但局势也不以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意志所转移和变化,这是现实情况”
现在要说考大学,报华清和报钢铁学院是一个性质的,可能钢铁学院要求的更加严格些。
哪可能啊!
缺,很缺,供不应求。
谷维洁不是,谷维洁是厂领导,决策层,天生的就与基层带着隔阂呢,与杨凤山等人一样,他们都不是执行层。
“今天我们这可是来交流的,李副处长不会是来取经的吧?”
厂班子成员对她的做法也是同样的不理解和冷眼相对。
谷维洁见他装死也懒得搭理他,继续说道:“不过你的思路是对的,至少这六年时间里,前三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我是跟元松书记有过谈话的,我去钢城也是带着任务的,任务完不成,我就回不来,这边到了什么位置都没用”
“建设和发展的潜力是由基础的厚度和广度来决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决策层参与到管理层的工作中,并且接触基层或者一线工人,直接沟通部署会出现什么情况?
谷维洁听董文学说到这里的时候眉头便皱了起来,她很明白这种危险是什么,来源于谁。
任晓宇往前探着身子,拿了桌上的茶壶给几人分别续了茶水。
谷维洁笑着说道:“唐僧到了雷音寺尚且知道以紫金钵和宝袈裟换经书,你这听了半天了,但有所获?”
任何为达到目的所施展的手段和方法,都应该是以稳定和发展为前提的,无论是在钢城或者京城,只要是在这一前提下,她就会支持。
李学武转过头看向了谢大姐示意道:“第一,联合企业和三产都是要依托轧钢厂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现有生产条件来进行发展的,不是什么都生产”
董文学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顿了一下,这才说道:“工业转型,变革发展,往哪里转,往哪里发展,这是一个关乎炼钢厂和我个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选择”。
当前的中层管理者还是很有质量保证的,无论是业务能力和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