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准备”。
“我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重工业转型和转移的目标,请先生相信我们的决心”
李怀德在表态之后,手指指向了轧钢厂的方向解释道:“轧钢工业严重依托能源资源和运输资源”
“我们在企业战略规划上研判未来京城工业的发展格局和需要,重工业已经不适合再居于城市内无限发展了”。
“而且,目前轧钢厂的设备和技术,产能和产品虽然保持着国内的领先水平”
“但是,我们更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水平较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是巨大的,且现在追还来得及”
李怀德很是认真地讲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们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更不是要放弃重工业”。
他指了指工厂的车间位置解释道:“未来这些生产区域将服务于科研和轻工业制造”。
“科学技术的领先优势将造就工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不仅要把重工业产品造出来,还要造得好,造得快,造得先进!”
“是优势互补吗?嗯——”
z先生听的很仔细,对着杜宪点头说道:“以现在的重工业优势发展轻工业,辅以贸易渠道的铺设,同时积蓄力量,回过头来再反哺重工业,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思考着,目光敏锐地看着规划图,也看着远处的轧钢厂。
“先生,这条路走的对不对我不敢说,但在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上,红星厂是正确的”
杜宪对李怀德在红星厂的作为很是欣赏的,不然上次也不会帮着这边拉偏架了。
z先生点点头,说道:“工业发展,咱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说对,怎么说错”。
他点了点规划图上标注的科研位置问道:“底子打的怎么样?”
“目前已有三所高校与红星厂完成了校企合作的约定,已经在运行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有十二所”
李怀德汇报道:“包括发动机研发中心、传动研发中心、物理、化学研究所等等”。
他很是自信地展示了轧钢厂的科研储备力量,指点着图纸上的划分区域介绍了未来的科研力量。
在听及轧钢厂是联合了在京的华清大学和钢铁学院完成的科技技术积累和创建,先生沉默了。
这是自六五年以来,他听到的最为重视科技发展和学术发展的消息,此前一直都是坏消息。
李怀德汇报中提及的未来两千万科学发展投资,真正地让他感受到了轧钢厂对科研的重视。
尤其是当听到李怀德提及轧钢厂与多所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