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又不安全,首辅高拱主张开凿河道代替漕运。”
“张居正委派工科给事中胡玉吾去山东实地勘察,发现水源不足而作罢。”
“由于黄河水长期泛滥,水势分流,黄河故道泥沙沉积,尤其是入海口,水流不畅。”
“因此,黄河入海问题,成为最关切的问题。”
“张居正转而采用筑堤束水,以水冲沙的合流法以疏通河道,他委任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
“张居正支持潘季驯摒弃传统的分流旧方案,采取漕运与民生兼顾的治水方针。”
“运用以水攻沙的办法,疏浚黄河。”
“三年筑堤三百多里,塞决口一百三十多处。”
“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利用奔腾的河水,全力冲沙入海,使漕运畅通,同时还使多年的弃地复变为良田。”
“潘季训的治河办法,对其后数百年都具有深刻影响。”
万历年间,黄河周边的老百姓对张居正无不感恩戴德。
他们老百姓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是张首辅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才让以往的黄河泛滥成为过去。
要知道,之前黄河泛滥的时候,他们深受其害。
不仅农田被淹没,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但好在张首辅修筑提坝,疏通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他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除此之外,由于黄河得到治理,之前大面积荒弃的土地也变成了良田。
朝廷把这些良田分配给周边的老百姓,让不少老百姓受益。
因此,张首辅是他们老百姓的大恩人,让他们的日子比以前更好了。
他们听说有很多人反对张首辅的改革,但不管别人反对张首辅的改革,他们作为张首辅政策的受益者,自然是大力支持张首辅的。
“万历四年,张居正先在湖广地区试行示范一条鞭法,一年后得到多数人的称道再推向北方。”
“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改革徭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赋役中的各项名目如杂泛、均徭、力差、银差等项合为一种,将力役归入田赋,一律按田亩核算统一征收。”
“除漕粮外都可改折银两,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允许被征调的差役出银雇人代役。”
“同时简化征收的手续,减去由地方官吏征收的中间层次。”
“一条鞭法虽然同样由民众承担,但以银代役致使民众可以选择自由支配人身。”
“同时削弱人身依附关系,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